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docx
文件大小:32.55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6
总字数:约7.93千字
文档摘要

1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

1概述

为适应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对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顺应中医药健康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针灸推拿、刮痧、理疗等岗位(群)的新要求,不断满足中医药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编制要求,制订本标准。

专业教学直接决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依据。本标准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针灸推拿专业教学的基本标准,学校应结合区域/行业实际和自身办学定位,依据本标准制订本校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鼓励高于本标准办出特色。

2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针灸推拿(520403K)

3入学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4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5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医药卫生大类(52)

所属专业类(代码)

中医药类(5204)

对应行业(代码)

卫生(84)、社会工作(85)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针灸医师(2-05-02-10)、中医推拿医师(2-05-02-11)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针灸、推拿、刮痧、理疗……

职业类证书

医师、乡村医生、中医体质评估与应用、家庭保健按摩……

2

6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卫生行业的针灸医师、中医推拿医师等职业,能够从事针灸、推拿、刮痧、理疗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7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有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5)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和病案书写的能力;

(6)掌握经络腧穴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在人体正确进行画经点穴的能力;

(7)掌握毫针刺法、灸法、罐法、耳针、头针、刮痧、电针、穴位注射等知识,具有运用针灸手法规范操作的能力;

(8)掌握?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擦法、摩法、揉法、拿法等知识,具有运用推拿手法规范操作的能力;

(9)掌握针灸治疗原则,具有运用针灸理、法、方、穴、术,对临床病症辨证施治的能力;

(10)掌握推拿治疗原则、作用和特点,具有运用推拿技术技能对临床常见病症正确施治的能力;

(11)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能;

(12)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整合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3

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14)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15)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8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8.1课程设置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8.1.1公共基础课程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

应将思想政治理论、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数学、物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