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3年度反射疗法师大赛理论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详解(新).docx
文件大小:21.17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26
总字数:约4.85千字
文档摘要

反射疗法师大赛理论通关考试题库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选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

1、[单选题]足部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反射区在()上。

A.胃经

B.肾经

C.肝经

D.膀胱经

答案:D

解析:足部反射区定位理论与中医经络学说相关,膀胱经在足部循行路线覆盖多个反射区。《灵枢·经脉》记载膀胱经“循京骨至小指外侧”,其路径经过足跟、足外侧及足底。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反射区分布于足底外侧及中部区域,与膀胱经循行部位吻合。胃经主要行于足背,肾经位于足底内侧,肝经循行于足大趾,三者与题干所述反射区位置不符。

2、[单选题]属于服务忌语的语句是()。

A.刚才跟您说过了,怎么还问

B.非常感谢您的意见

C.您放心,这件事交给我做吧

D.对不起,我马上问清后告诉您

答案:A

解析:属于服务忌语的语句是A,因为这句话在问题已经回答过之后再次重复,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而其他选项则体现出尊重、礼貌和负责的态度。

这道题的目的主要是测试考生对于服务态度的重要性及其禁忌的了解,同时也是为了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因此,正确的答案应该是A。

3、[单选题]五味中()入肾。

A.酸

B.苦

C.咸

D.甘

答案:C

解析:《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记载,“咸入肾”。酸对应肝,苦对应心,甘对应脾,咸与肾相关联。选项C符合经典理论。

4、[单选题]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

A.对耳轮上

B.对耳轮下脚

C.耳甲艇

D.耳舟

答案:D

解析:耳穴分布遵循人体倒置胎儿投影规律,耳舟对应上肢结构,此处集中分布与手指、腕、肘等相关的反射区。对耳轮主要对应躯干及下肢,耳甲艇关联腹腔脏器,故上肢相应耳穴位于耳舟。

5、[单选题]健康是一种在()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A.身体和精神

B.身体和财富

C.寿命和运气

D.精神和幸运

答案:A

解析:该题考查对健康概念的理解。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选项A身体和精神对应定义中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核心维度。选项B涉及的财富、选项C的寿命运气、选项D的幸运均不符合健康定义的基本要素。

6、[单选题]君主之官是()。

A.肺

B.心

C.脾

D.脑

答案:B

解析:《素问》将心喻为“君主之官”,强调其主神明、统辖脏腑的核心地位。肺主气司呼吸为“相傅之官”,脾主运化为“仓廪之官”,脑虽藏元神但未被《内经》列为官位体系。此题为中医藏象理论核心概念的直接考查。

7、[单选题]食欲不振按摩,为了提高脾胃运化能力可()。

A.拿揉上肢

B.顺时针揉腹

C.按压双肩

D.拿揉颈部

答案:B

解析:食欲不振的按摩调理中,脾胃运化功能与腹部密切相关。中医理论认为顺时针揉腹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调和脾胃气机,改善消化功能。《黄帝内经》提及“腹者,五脏六腑之宫城”,腹部按摩为传统推拿调理脾胃的常用方法。拿揉上肢、按压双肩及颈部主要作用于肢体局部,对脾胃运化的直接影响较弱。顺时针揉腹通过物理刺激直接作用于脾胃所在区域,促进气血运行,符合题干调理目标。选项B符合中医腹部推拿原理。

8、[单选题]()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A.豌豆骨

B.三角骨

C.髌骨

D.跗骨

答案:C

解析:人体解剖学中,籽骨指位于肌腱或韧带内的小骨,通常起到减少摩擦、改变压力方向的作用。髌骨位于股四头肌肌腱内,参与膝关节构成,体积明显大于其他籽骨如豌豆骨。跗骨包含多块足部骨骼,不属于籽骨类别。这一知识点常见于《系统解剖学》教材骨骼系统章节。选项A豌豆骨虽为籽骨但体积较小,选项B三角骨属于腕骨,选项D属于足部骨群。髌骨符合最大籽骨特征。

9、[单选题]属于小腿前群肌的是()。

A.胫骨前肌

B.趾长屈肌

C.腓骨长肌

D.腓骨短肌

答案:A

解析:小腿前群肌主要包括胫骨前肌、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胫骨前肌位于小腿前外侧,起自胫骨外侧面,肌腱经踝关节前方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功能为背屈和内翻足。趾长屈肌属小腿后群深层肌,起自胫骨后面,经内踝后方入足底,止于第2-5趾末节趾骨底,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