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的竞争风险和防范措施
1、风险分析
(1)、价格风险。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内蒙近十多年,畜禽产品价格犹如“过山
车”,出现了3个高潮和3个低潮。高潮年份投资回报率高达25-30%,而每次
低潮都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大的打击,那些实力不强、风险抵御能力较差的公司和
养殖户只好“关、停、并、转”。今后,这种周期波动仍将继续,逐渐趋向相对
平稳,畜禽养殖整体进入“微利时代”。
(2)、竞争风险。全国畜禽业每年的增长幅度比较小,大约在2-5%之间,个别
地区达到10%左右。因此,整个行业的激烈竞争在三者中展开:小户散户与规模
化公司竞争,规模化公司之间竞争,规模化公司与新进入者竞争。超大型的公司
如广东温氏,通过资本运营和品牌输出,抢先在省内外优势区域布局,扩张势头
很猛,2008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60亿元。香港的部分养猪场也已开始往内地
搬迁,已在韶关建立养猪基地。我们预测,在未来的十年里,全国规模化养猪的
产能将增加30%左右(平均每年3%)。总量达到总产能的65%左右。这一过程将
伴随着行业的洗牌,强者更强,而中小规模的公司将更难生存和发展。
(3)、疫病风险。“畜牧业规模化关键在防疫”(引自农业部长孙政才)。事实上,
养殖集约化程度越高、厂(场)规模越大,疫病的风险就越高;畜病防治比禽病
防治更加困难。高危疫病和可能新出现的疫病永远是畜牧业的最大威胁。即使自
家的禽畜没有受到感染,外围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化解风险的办法,除了认真做
好防疫措施之外,要努力探索投买疫病保险。国家已出台了能繁母猪保险财政补
贴的政策,相信今后会推广到其它品类。可以说,只有当投买保险成为畜牧业的
“惯例”,规模化养殖才能真正得到健康发展。
2、防范措施
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总体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
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近两年,奶牛等主要畜禽良种
不能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
落后,违法使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控制;
三是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还没有完全建立;四是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
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带动种植
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
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应进一步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要增加
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
服务功能,出台更直接、更有效、更有力的政策,加快我国畜禽良种的繁育推
广,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畜产品质量,促进粮食生产与畜牧业的同步发展,
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
(2)、加快推进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继续加强
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力度;强化产地检疫和畜禽流通的检疫监督;推进和
深化兽医体制改革,加快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我国动物疫病防治
的长效机制,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大力推进畜产品优势区域建设,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农业部已经制定
和实施了全国奶业、肉牛肉羊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各省区也制定了相应的发展
规划,对推动我国畜产品优势区域建设、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围绕畜禽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疫病防治等重点环节,不断完善基础
设施建设,健全支撑服务体系,提高优势产区产品竞争力,扩大出口,带动全
国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4)、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现代化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要坚持以发展
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加快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建设步伐。要根据
国家有关政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确保养殖小区的养殖用地。要多渠道筹
集资金用于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的建设。
(5)、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进畜禽产业化经营。针对我国畜禽
养殖以农户分散为主体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密切产销关
系。加大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开展
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6)、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继续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要适应市场需要,
大力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加速畜禽品种改良,提高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在继续稳定发展生猪和肉鸡等行业的同时,继续加快奶业、水禽和草食家畜的
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培
育新品种、新品系,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