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输血相关考试练习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34.76 KB
总页数:30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1.07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输血相关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单选题

1.正常成人的血容量约占体重的:

A.4%-5%

B.6%-7%

C.7%-8%

D.8%-9%

E.9%-10%

答案:C

解析:正常成人的血容量约占体重的7%-8%。如体重60kg的人,血容量约为4200-4800ml。了解血容量与体重的比例关系对于评估失血情况、制定输血计划等具有重要意义。当人体失血达到一定比例时,就需要考虑进行输血治疗,而准确估算血容量是判断输血需求的基础。

2.下列哪种血型抗原性最弱:

A.A1

B.A2

C.B

D.AB

E.O

答案:B

解析:A抗原分为A1和A2亚型,A2亚型的抗原性比A1亚型弱。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时,A2亚型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因为其抗原性较弱,可能导致抗体反应不明显,从而增加血型鉴定的难度。相比之下,A1、B、AB血型的抗原性相对较强,更容易被检测到。而O型血虽然没有A和B抗原,但有H抗原。

3.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时,换血量应为婴儿全血量的:

A.1倍

B.1.5倍

C.2倍

D.2.5倍

E.3倍

答案:C

解析: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时,换血量一般为婴儿全血量的2倍。这是因为换血的目的是去除患儿体内的致敏红细胞、抗体及胆红素等有害物质,同时补充正常的红细胞和血浆。2倍血容量的换血可以有效地降低患儿体内的抗体和胆红素水平,改善病情。换血过程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下列关于血小板输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血小板计数<20×10?/L并有严重出血者应及时输注

B.血小板输注应ABO同型输注

C.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可降低出血发生率

D.输注血小板后应立即复查血小板计数,以评价输注效果

E.血小板输注无效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

答案:D

解析:输注血小板后一般在1小时和24小时分别复查血小板计数来评价输注效果,而不是立即复查。因为血小板输入后需要一定时间在体内分布和发挥作用,立即复查不能准确反映输注效果。血小板计数<20×10?/L并有严重出血者及时输注血小板可以有效止血。ABO同型输注可以减少血型不合引起的不良反应。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降低出血发生率。血小板输注无效主要与免疫因素如HLA抗体、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等有关。

5.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供者淋巴细胞攻击受者的组织细胞

B.受者淋巴细胞攻击供者的组织细胞

C.供者红细胞攻击受者的组织细胞

D.受者红细胞攻击供者的组织细胞

E.供者血小板攻击受者的组织细胞

答案:A

解析:TA-GVHD主要是由于输入的含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的血液成分在受者体内植活并增殖,进而攻击受者的组织细胞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输血并发症。受者的免疫系统往往由于某些原因(如免疫缺陷、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等)不能识别和清除这些供者淋巴细胞,导致供者淋巴细胞在受者体内“生根发芽”并对受者的组织发起攻击,常累及皮肤、肝脏、肠道等多个器官,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6.全血保存期的标准是根据输注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为:

A.40%

B.50%

C.60%

D.70%

E.80%

答案:D

解析:全血保存期的标准是根据输注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为70%来确定的。在全血保存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红细胞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代谢减慢、膜损伤等,导致其存活率逐渐降低。当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低于70%时,说明保存的全血质量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不能有效地发挥携带和运输氧气的功能。不同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液会影响全血的保存期。

7.新鲜冰冻血浆(FFP)在-20℃以下可保存: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E.3年

答案:C

解析:新鲜冰冻血浆(FFP)在-20℃以下可保存1年。FFP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等成分,在临床治疗中常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缺乏、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等。在规定的保存期内,FFP可以较好地保持其成分和活性。超过保存期后,血浆中的一些凝血因子等成分可能会失活,影响其治疗效果。

8.下列哪种情况一般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

A.输注悬浮红细胞

B.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C.输注血小板

D.输注冷沉淀

E.以上都需要

答案:B

解析:新鲜冰冻血浆主要含有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等成分,不含有完整的红细胞,一般不会发生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反应,所以通常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而悬浮红细胞、血小板和冷沉淀等血液成分中可能含有红细胞相关抗原或与血型相关的物质,为了避免输血不良反应,需要进行交叉配血以确保输血安全。

9.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是:

A.污染

B.过敏反应

C.致热原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