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3人口容量(探究性学习单)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1).docx
文件大小:186.92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2.78千字
文档摘要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二学期

课题

1.3人口容量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2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标要求和素养目标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

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状况、、人均消费水平。?

3.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

(1)乐观者:人口不会达到极限值。

(2)悲观者:目前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3)中间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左右。?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2.人口数量增加造成的问题

(1)是人口的“合理规模”,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人口数量越多,对于资源的占用量和使用量就越多,有限的资源无法承载过量的人口消费,导致

问题。人口数量的增加还会造成增加,导致环境问题。过多的人口还会带来、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3.保持合理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的规模之内。?

(2)建立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各国、各地区都应尊重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课堂教学】

【探究活动一】人口规划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材料1北京市委针对全市人口规模的长期调控目标,适时出台拥堵费政策,实施居住证制度,稳定推进在京常住人口落户工作等。近几年来,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一直保持在2100万2200万人。下图示意北京市人口数量增长趋势图。

材料2教材P16图文内容

问题1:什么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问题2:结合教材图1.22,说明为什么北京市要努力控制人口数量?

【探究活动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以北京为例)

材料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可以用木桶的“短板效应”来表示。

问题1: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你觉得都应该包括哪些资源?

问题2:短板效应提示了什么道理?

材料2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始终是北京发展的最大挑战。市政府报告显示,2020年,全市国土总面积为164.06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32.79万公顷,水资源总量为25.76亿立方米,共发现各类矿产127种,煤、铁、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砂等矿产储量比较丰富。但由于人口数量多,北京人均城乡建设用地不及全国人均水平的1/2,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10。

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

问题3:北京市设定人口“天花板”的最主要限制性资源(短板)是什么?

问题4:为了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北京市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水资源“短板”问题?这体现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还有哪些?

材料3国家颁布的人均生活用水最低需求是31.38亿/年,以此为依据,可推算出中国可以承载29.58亿人,但2019年中国人均生活用水实际用量为65.7立方米/年,以此为标准推算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14.13亿人。

问题5据此说明人均消费水平与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作为个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以提高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

【探究活动三】人口合理容量及意义

材料1早在2013年3月发布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政策》指出,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综合研究,北京综合承载力进入危机状态。

问题1:阅读教材P1819,思考上表中的北京市人口数量规划,哪个是人口合理容量?它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

问题2:为了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北京市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某市提出到2025年末将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以内,应该说,这“1800万”是让该市人口“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让该市人口“活得舒服”的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指标是指该市的人口合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