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省湘潭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测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关于湘潭市情的表述,错误的是:
A.湘潭是“中国湘莲之乡”,湘莲产量占全国60%以上
B.2023年湘潭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3000亿元
C.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级高新区
D.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答案:B
解析:2023年湘潭市GDP为2805.7亿元(初步核算数),尚未突破3000亿元。
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下列行为中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是:
A.李某在医院候诊区大声辱骂医生,致秩序混乱
B.王某在小区内饲养烈性犬未采取安全措施,咬伤邻居
C.张某在公园内盗窃游客手机(价值800元)
D.赵某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停车睡觉
答案:A
解析: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主要针对车站、港口、医院等公共场所的秩序;B项属妨害社会管理(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C项属侵犯财产(盗窃);D项属交通违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调整)。
3.2023年11月,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下列做法中最能体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要求的是:
A.派出所每周在社区开展“警民议事会”,收集群众诉求
B.交警大队集中整治辖区违停车辆,张贴罚单200余张
C.特警支队开展反恐防暴实战演练,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D.看守所严格落实在押人员一日生活制度,确保监管安全
答案:A
解析:“枫桥经验”核心是基层治理、源头化解矛盾,A项通过议事会收集诉求,符合“矛盾不上交”的服务理念;其他选项侧重执法或管理,未直接体现矛盾化解。
4.辅警在协助民警执行职务时,遇违法嫌疑人暴力抗拒,经警告无效后,可依法使用的警械是:
A.催泪喷射器
B.警棍
C.高压水枪
D.约束带
答案:B
解析: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辅警在民警指挥下可使用警棍、催泪喷射器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但催泪喷射器需经严格培训并在民警指令下使用,本题“经警告无效”更符合警棍使用场景。
5.下列关于湘潭市历史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齐白石故居位于湘潭县排头乡
B.湘潭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是宋代形成的商业码头
C.湘乡市是“中国诗词之乡”,曾国藩、蔡和森均诞生于此
D.韶山灌区工程始建于1958年,灌溉面积达250万亩
答案:C
解析:湘乡市2017年获“中国诗词之乡”称号,曾国藩(双峰,原属湘乡)、蔡和森(双峰)均为湘乡籍历史名人;A项齐白石故居位于湘潭县白石镇;B项窑湾街区形成于唐五代;D项韶山灌区始建于1965年。
6.甲(15周岁)与乙(17周岁)因琐事发生争执,甲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乙捅成重伤。对甲的行为,正确的处理是:
A.因未满16周岁,不负刑事责任
B.构成故意伤害罪,应负刑事责任
C.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应负刑事责任
D.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B
解析:《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等罪的,应负刑事责任。甲15周岁,故意伤害致乙重伤,构成故意伤害罪。
7.公安机关接群众报警称某小区有人高空抛物。辅警协助处警时,正确的处置流程是:
A.立即进入抛物楼层逐户排查→固定现场证据→联系物业调取监控→通知民警到场
B.保护现场→联系物业调取监控→走访周边群众→通知民警到场
C.先安抚报警人→直接上楼找抛物者理论→要求其赔偿损失→通知民警
D.记录报警内容→告知报警人自行联系物业处理→结束处警
答案:B
解析:接处警规范要求先保护现场(避免证据破坏),再调取监控锁定线索,走访群众获取证言,最后通知民警到场处理;A项“逐户排查”需民警主导;C项“直接理论”可能激化矛盾;D项“自行处理”不符合处警要求。
8.2024年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六个湘潭”,其中不包括:
A.创新湘潭
B.法治湘潭
C.美丽湘潭
D.数字湘潭
答案:B
解析:2024年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创新湘潭、开放湘潭、数字湘潭、健康湘潭、美丽湘潭、幸福湘潭”,未提及“法治湘潭”。
9.下列行为中,属于违反辅警管理规定的是:
A.辅警小张在非工作时间,着便装参与社区义务巡逻
B.辅警小王将工作中获取的某案件信息告知其妻子(非警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