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考试试题库及答案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根据202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下列哪项不属于发明专利“实用性”的要求?()
A.能够在产业上制造或使用
B.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C.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
D.可重复实施
答案:C
解析:实用性要求发明或实用新型能够在产业上制造或使用(A)、可重复实施(D)并产生积极效果(B);“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属于“创造性”的要求(《专利法》第22条),因此选C。
2.甲公司将“西湖龙井”注册为矿泉水商标,乙公司以“西湖龙井”为地理标志为由提出异议。根据《商标法》及相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标志可注册为普通商标,甲公司有权使用
B.若“西湖龙井”是龙井茶的地理标志,甲公司不得注册为矿泉水商标
C.地理标志仅能由地方政府申请注册,甲公司无资格
D.地理标志与商标冲突时,以先注册者为准
答案:B
解析:《商标法》第16条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西湖龙井”作为龙井茶的地理标志,若甲公司将其用于矿泉水(非原产商品),易误导公众,故不得注册(B正确)。地理标志可由协会或团体注册(C错误),冲突时以是否误导公众为判断标准(D错误)。
3.作家张某于2023年5月1日完成小说《山海志》,2024年3月1日在某期刊发表,2024年7月1日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张某对《山海志》的著作权保护期截止于()。
A.2073年12月31日
B.2074年12月31日
C.2074年7月1日
D.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的12月31日
答案:D
解析: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著作权法》第23条)。发表时间不影响保护期起算,故D正确。
4.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
A.甲公司员工将本公司客户名单卖给竞争对手
B.乙公司通过反向工程破解丙公司产品的技术秘密
C.丙公司高管将公司研发中的专利技术泄露给他人
D.丁公司明知戊公司商业秘密系盗窃所得,仍使用该信息
答案:B
解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通过自行开发研制或反向工程获得商业秘密的,不构成侵权(B正确)。其他选项均涉及非法获取、披露或使用(A、C、D错误)。
5.根据《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布图设计专有权的保护期为()。
A.自创作完成之日起10年
B.自首次投入商业利用之日起10年
C.自登记之日起10年
D.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答案:B
解析:布图设计专有权保护期为自首次商业利用之日起10年(《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第12条),若未商业利用则自创作完成起15年失效,故B正确。
6.甲公司在“服装”类别注册了“云裳”商标,乙公司在“鞋类”类别申请注册“云裳”商标。根据《商标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公司申请必然被驳回,因“云裳”已注册
B.若“云裳”是驰名商标,乙公司申请可能被驳回
C.商标注册实行“一类一标”,乙公司可自由注册
D.乙公司使用“云裳”商标需经甲公司许可
答案:B
解析:普通商标的保护限于相同或类似商品(服装与鞋类可能类似,需具体判断);若“云裳”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可跨类保护(《商标法》第13条),故B正确。
7.某高校教师王某在课堂上讲授《专利法》时,全文复制某出版社出版的《专利法实务指南》作为课件材料,供50名学生使用。王某的行为()。
A.构成侵权,因未取得著作权人许可
B.不构成侵权,属于合理使用
C.构成侵权,因复制数量超过合理范围
D.不构成侵权,因课堂教学可任意复制
答案:B
解析:《著作权法》第24条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翻译、复制少量已发表作品供教学使用,属于合理使用(B正确)。复制数量“少量”需结合使用目的判断,50份课件通常被认定为合理。
8.下列哪项不属于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
A.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新中药组合物
B.一种基于AI算法的股票预测方法
C.一种可折叠的太阳能充电背包
D.一种检测新冠病毒的快速诊断试剂
答案:B
解析:《专利法》第25条规定,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如股票预测方法)不授予专利权(B正确)。其他选项属于产品或方法发明(A、C、D错误)。
9.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约定乙公司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