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省宜春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赣湘交界处,以下关于宜春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境内最高峰为齐云山(海拔2061米)
B.主要河流为赣江支流袁河
C.下辖1区(袁州区)、6县(奉新、万载、上高、宜丰、铜鼓、靖安)、3县级市(樟树、丰城、高安)
D.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干燥少雨
答案:B
解析:宜春市最高峰为铜鼓县的大沩山七星岭(海拔1608米),齐云山位于赣州;下辖3区(袁州、樟树、丰城、高安为县级市,实际应为袁州区、樟树市、丰城市、高安市4个县级行政区,另6县),但选项C表述不准确;宜春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充沛。袁河是赣江主要支流,流经宜春主城区,故B正确。
2.根据《江西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下列不属于辅警应当履行的职责是:
A.在人民警察带领下开展治安巡逻、值守
B.协助维护案(事)件现场秩序,保护案(事)件现场,救助受伤受困人员
C.独立对违法嫌疑人进行询问并制作笔录
D.协助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答案:C
解析:《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辅警不得单独执法,不得从事涉及国家秘密、案件调查取证、出具鉴定报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等工作。询问笔录需由民警主导,辅警可协助记录但不可独立制作,故C错误。
3.2024年11月,宜春市公安局开展“冬季平安守护行动”,重点整治的治安问题不包括:
A.农村地区赌博机、流动赌场
B.城区夜间烧烤摊、KTV等场所寻衅滋事
C.高速公路超速50%以上违法行为
D.校园周边非法销售“三无”食品
答案:C
解析:冬季平安守护行动侧重社会面治安管控,高速公路超速属交警日常执法范畴,非专项行动重点。ABD均为治安乱点整治内容。
4.甲因盗窃电动车被处行政拘留10日,执行5日后,发现其还涉嫌参与一起诈骗案(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公安机关决定对其诈骗行为处行政拘留15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合并执行的最高期限为:
A.15日
B.20日
C.25日
D.30日
答案:B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日。甲已执行5日,剩余应合并执行15日(原10日剩余5日+新15日),但总期限不超过20日,故最终执行20日。
5.辅警小张在参与抓捕盗窃团伙行动中,发现嫌疑人张某试图翻越围墙逃跑,此时小张可以使用的约束性警械是:
A.警棍
B.催泪喷射器
C.手铐
D.高压水枪
答案:C
解析:约束性警械包括手铐、脚镣、警绳等,用于限制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警棍、催泪喷射器、高压水枪属制服性警械,用于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抓捕中控制逃跑嫌疑人应使用约束性警械,故C正确。
6.202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其核心是:
A.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
B.加强基层政法队伍建设
C.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D.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答案:A
解析: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是“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本质是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故A正确。
7.某日,宜春市袁州区某社区发生一起邻里纠纷:王某因楼上李某家漏水导致天花板损坏,双方争执中王某推搡李某致其摔倒轻微伤。民警到场后,最适宜的处理方式是:
A.立即将王某传唤至派出所调查
B.当场对王某处200元罚款
C.组织双方进行治安调解
D.以故意伤害罪对王某立案侦查
答案:C
解析: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损毁他人财物等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本案属邻里纠纷且后果轻微,优先调解,故C正确。
8.辅警在协助民警进行人口信息采集时,发现居民刘某的身份证信息与户籍系统不符,正确的做法是:
A.当场修改刘某的身份证信息
B.记录问题并告知刘某到派出所户籍窗口核实
C.自行联系户籍科民警修改系统数据
D.要求刘某提供出生证明后直接更正
答案:B
解析:辅警无权限修改户籍系统数据,应记录异常情况并引导群众到户籍窗口办理正式变更手续,故B正确。
9.下列关于宜春市历史文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樟树市是“中国药都”,自宋代起形成全国性药材集散中心
B.万载县是“中国花炮之乡”,花炮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C.奉新县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故里,《天工开物》在此成书
D.袁州区是禅宗“沩仰宗”发源地,仰山栖隐寺为祖庭
答案:A
解析:樟树药都始于东汉,兴于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