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老竹溪大桥塔吊拆除施工技术交底.doc
文件大小:250.84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5千字
文档摘要

技术交底书

塔吊拆除施工

表格编号

0907

项目名称

新建衢州至丽水铁路松阳至丽水段3标项目部

共页

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

老竹溪大桥

设计文件图号

衢丽施(桥)参-L2

施工部位

塔吊拆除施工

交底日期

2024年月日

技术交底内容:

一、技术交底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老竹溪大桥塔吊拆除施工。

设计情况

老竹溪大桥连续梁6#墩处各配备有一台塔吊,高度62m。

三、施工准备情况

1、技术准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及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2、材料准备:临边防护材料、水、电已准备齐全;

3、机械:汽车吊等设备已经就位;

四、施工工艺

4.1工艺流程

将塔机旋转至拆卸区域,保证该区域无影响拆卸作业的任何障碍。按下述顺序,进行塔机拆卸。其步骤与立塔组装的步骤相反。拆塔具体程序如下:

(1)降塔身标准节(如有附着装置,相应地也拆卸);

(2)拆下平衡臂配重(留两块2.3t的配重);

(3)起重臂的拆卸;

(4)拆卸留下的两块2.3t的配重;

(5)平衡臂的拆卸;

(6)拆卸回转总成;

(7)拆卸基础塔身(含基础节、1节标准节、爬升架及特殊节)。

4.2降塔

(1)将起重臂回转到引进方向(爬升架中有开口的一侧),使回转制动器处于制动状态,载重小车停在配平位置(与立塔顶升加节时载重小车的配平位置一致);

(2)拆掉最上面塔身标准节与特殊节的连接螺栓,稍稍向上顶升,将引进轮按规定方向放至到标准节下方,并保证安全可靠;然后拆掉最上面的塔身标准节与下一节标准节的连接螺栓;

(3)伸长顶升油缸,将顶升横梁顶在从上往下数第三个踏步的圆弧槽内,插好防脱销,将上部结构稍稍顶起,把特殊节与爬升架连接耳板销孔对正,打入销轴,并装好开口销;

(4)拆掉最上面塔身标准节与特殊节的连接螺栓,稍稍向上顶升,并保证安全可靠:然后拆掉最上面的塔身标准节与下一节标准节的连接螺栓,并在四角安装上引进轮;

(5)继续顶升至最上面标准节与下方标准节离开,把标准节推出引进横梁并支稳(推出时且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标准节冲出引进梁而倾翻,造成事故);

(6)扳开活动爬爪,回缩油缸,让活动爬爪躲过距它最近的一对踏步后,复位放平,继续下降至活动爬爪支承在下一对踏步上并支承住上部结构后,退出防脱销,再回缩油缸至顶升横梁从踏步上移开;

(7)伸出油缸,将顶升横梁顶在下一对踏步上,插好防脱销,稍微顶升至爬爪翻转时能躲过原来支承的踏步后停止,拨开爬爪,回缩油缸,至下一标准节与特殊节相接触时为止,若连接套螺栓孔错位,可用随机爬升架调节工具调节到位(严禁用载重小车调位或打回转调整);

(8)将特殊节与塔身标准节之间用高强螺栓紧固牢,用小车吊钩将标准节吊至地面;

(9)重复上述动作,将塔身标准节依次拆下。

注意:爬升架下落过程中,需要人工翻转挂靴,同时派专人看管顶升横梁和导轮,观察爬升架下降时有无障碍物卡住的现象,以便爬升架能顺利下降,否则将造成受力不均,容易造成顶升故障。

4.3拆卸其余结构件

4.3.1拆卸平衡重

(1)将载重小车固定在起重臂根部,借助辅助吊车拆卸配重;

(2)按装配重的相反顺序,将各块配重依次卸下,仅留下2.65tx2的配重块,如下图所示。

4.3.2拆卸起重臂

放下吊钩至地面,拆除起重钢丝绳与起重臂前端上的防扭装置连接,开动起升机构,回收钢丝绳,拆去除起重臂臂,根据安装时的吊点位置挂绳,轻轻提起起重臂,使起吊装钢丝绳处于自然紧绷状态下,拆去与臂根节下弦连接的螺栓及上弦的销轴。

4.3.3拆除平衡重

(1)依次将最后两块平衡重吊起并平稳放至地面

(2)当吊装钢丝绳与平衡臂处于紧绷状态时候,拆去拉杆与平衡臂拉杆与塔顶拉杆连接的销轴,然后缓慢起吊让平衡臂与塔顶下弦连接的销轴。

4.3.4拆卸回转总成

吊装回转总成(含有塔顶)钢丝绳刚处于紧绷状态时候,拆去下支座与特殊节连接的螺栓,缓慢吊起回转总成,放置放有垫子或是木质的分割板上。

4.3.5拆卸基础塔身

吊装基础塔身钢丝绳刚处于紧绷状态时候,拆去基础节与固定基础的连接螺栓,缓慢吊起基础塔身,放置放有垫子或是木质的分割板上,完成整个拆卸工作。

4.3.6附着式塔机的拆卸

拆卸附着装置前必须先降低塔身,只有当塔身下降至爬升架下端与最高附着装置之间为安全距离时,并保证在此道附着装置之下的附着装置处于夹紧有效状态,才能拆卸该道附着装置。

五、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技术措施

5.1安全保证措施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生产管理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2)明确、落实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责任制,形成“行政管理安全、技术保安全、部门促安全”的标准,真正做到人人事事保安全;

(3)建立安全制度,广泛宣传,加强教育和培训,梳理“安全为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安全意识;

(4)各级安全员深入施工现场,督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