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0.1变、配电设备及母线安装
10.1.1油箱、法兰连接处渗漏油
1、现象
油箱、法兰连接处渗漏油
2、原因分析
各部件密封处理不当,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整体密封试验。
3、防治措施
(1)仔细检查每一个密封面,所有大小法兰密封面或者密封槽在安装密封垫之前均应清理干净,密封面光滑平整,显出本色;采用与密封面尺寸配合良好的耐油密封垫圈,并将变形、失效垫圈全部更换;对于无密封槽的法兰,将密封垫用密封胶粘在有效密封面上;紧固法兰时,采取对角线方向,交替、逐步拧紧各个螺栓,最后统一紧一次,以保证压紧程度一致。
(2)变压器注油完毕,按创造厂要求做整体密封试验,对渗漏处进行处理。
4、管理措施
更换密封圈或者重新均匀紧固螺栓。
10.1.2架空线架设弛度不一致
1、现象
架空线架设弛度不一致。
2、原因分析
架空线下线尺寸计算不合理。
3、防治措施
架空线下线采用统一计算公式计算导线长度,下线时将导线尽量放直测量,保证测量准确。
4、管理措施
重新下线。
10.1.3管形母线不平直、不美观
1、现象
管形母线不平直、不美观
2、原因分析
安装方法不当。
3、防治措施
(1)安装前母线对焊时,可根据经验预留一定弯度,安装时母线上凸,受重力作用使母线趋于平直;
(2)正确采取放微风振动措施。
4、管理措施
(1)重新安装;
(2)增加放微风振动措施。
10.1.4硬母线连接螺栓规格不符合要求,连接不紧固
1、现象
硬母线连接螺栓规格不符合要求,长度不合适,连接不紧固。
2、原因分析
对规程不了解,图省事,未按要求力矩进行螺栓紧固。
3、防治措施
(1)母线孔径不应大于接线端子直径1mm,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2~3扣;
(2)严格按规定紧固力矩紧固螺栓,紧固完后应进行检查。
4、管理措施
(1)对不符合要求的螺栓予以更换;
(2)采用力矩扳手重新紧固。
10.1.5架空线与线夹连接处浮现灯笼现象,导线有损伤
1、现象
架空线与线夹连接处浮现灯笼现象,导线有损伤。
2、原因分析
线夹安装方法不当,导线未进行相应保护。
3、防治措施
(1)在切取铝绞线时,应在切口的附近用铁丝扎牢,以防止松股。普通对于设备连线采用反压法,即从线夹管口向引流板方向挨次压接。
(2)放线时,平整一块场地,铺上旧橡皮或者苇席,架起导线盘后,在上面放线、测量、切割、压接。放线过程中,注意保护导线不受外力损伤。
4、管理措施
(1)将断头切除重新压接;
(2)导线有扭结、断股、明显松股或者同一截面损伤面积超过导电部份总截面的5%的情况的,应予以更换,不得使用。
10.2电缆路线施工及二次接线
10.2.1电缆路线施工
1、电缆桥架不平不直,部份桥架及连接螺栓生锈,未按要留伸缩缝
1.现象
电缆桥架不平不直,部份桥架及连接螺栓生锈,未按要留伸缩缝。
2.原因分析
采购把关不严,支架安装不当。
3.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采购质量,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应要求退货更换;
(2)桥架安装前应预先校正偏差、不应碰损;
(3)支架应拉线安装,保证支架平直;
(4)按规范要求预留伸缩缝,防止膨胀变形;
(5)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
4.管理措施
(1)更换生锈的螺栓;
(2)个别桥架生锈处除锈防腐。
2、电缆保护管敷设不到位,排管管口不齐,保护管口有毛刺,敷设后封堵管口不及时
1.现象
电缆保护管敷设不到位,排管管口不齐,保护管采用火焊切割,管口未打毛刺,敷设后
不及时封堵管口。
2.原因分析
设备接线位置不清,保护管弯制弧度不统一,对规程不了解,质量要求不严,图省事。
3.防治措施
(1)电缆保护管施工前应参照机务安装图纸确定电缆接线盒位置;
(2)保护管弯制严格控制弯度长度;
(3)保护管切割后,即将修整管口毛刺,敷设完后及时封堵管口;
(4)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
4.管理措施
(1)排管管口不齐,进行切割取齐;
(2)采用火焊切割的重新切割或者用磨光机打磨管口;
(3)管口有毛刺,采用锉刀打磨光滑;
(4)未封堵管口的及时封堵。
3、电缆保护管弯曲半径太小,有扁、凹、裂现象,敷设时弯头露出地面,不美观
1.现象
电缆保护管弯曲半径太小,有扁、凹、裂现象,敷设时弯头露出地面,不美观
2.原因分析
保护管制作采用弯管模具不合适,保护管敷设深度不够。
3.防治措施
(1)电缆保护管弯制应采用合适的模具并控制保护管弯制角度;
(2)保护管敷设时应控制敷设深度。
4.管理措施
(1)保护管有扁、凹、裂现象的不得使用,重新弯制使用;
(2)弯头露出地面的保护管重新敷设。
4、电缆敷设不整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