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市政管-12
编号:
工程名称
新大河综合整治工程—2.6千米碧道试点段工程(施工)
分部名称
分项名称
冲孔桩工程
交底日期
年月日
交底人
邓太阳
交底人职务
技术负责人
一、1.1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位高的软、硬土层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工程。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混凝土:采用预拌C35水下混凝土,塌落度180-220。
2.1.2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2.1.3主要机具有:回旋钻孔机、翻斗车或手推车、混凝土导管、套管、水泵、水箱、泥浆池、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管等。
2.2作业条件:
2.2.1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2.2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压。
2.2.3制作好钢筋笼。
2.2.4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按上水平标高木橛,并经过预检签字。
2.2.5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2.2.6正式施工前应做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
3.1工艺流程:
冲孔机就位→冲孔→注泥浆→下套管→ 继续冲孔→成孔→清孔→吊放钢筋笼→高压清底→插入混凝土导管→浇筑混凝土→拔出导管
3.2冲孔机就位:冲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3冲孔及注泥浆:调整机架,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一定深度(视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停锤,孔内注入事先调制好的泥浆,然后继续进冲。
3.4埋设护筒:冲孔深度到1m左右时,下护筒。
3.4.1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100mm。
3.4.2护筒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套管中心与桩孔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
3.4.3护筒埋设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l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
3.5继续冲孔:防止表层土受振动坍塌,冲孔时不要让泥浆水位下降,当冲至持力层后,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继续冲孔深0.5m左右,作为插入深度。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相对密度。
3.6孔底清理及排渣。
3.6.1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排渣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2。
3.6.2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3~1.5。
3.6.3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前应绑好砂浆垫块;吊放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防止上浮。
3.7高压清底;在钢筋笼内插入混凝土导管(管内有装置),通过软管与高压泵连接,开动泵水即射出。射高压泥浆后孔底的沉渣即悬浮于泥浆之中。
3.8浇筑混凝土:停止射水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随着混凝土不断增高,孔内沉渣将浮在混凝土上面,并同泥浆一同排回贮浆槽内。
3.8.1水下浇筑混凝土应连接施工;导管底端应始终埋入混凝土中0.8~1.3m;导管的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
3.8.2混凝土:采用预拌C35水下混凝土,塌落度180-220。
3.9拔出导管: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及时拔出导管。但混凝土的上顶标高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
3.10插桩顶钢筋:桩顶上的插筋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锚固长度和保护层,防止插偏和插斜。
3.11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不得少于1组。每根灌注桩不得少于1组。
3.12冬雨期施工:
3.12.1泥浆护壁回冲孔灌注桩不宜在有冰冻现象时进行。
3.12.2雨天施工现场必须有排水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要防止桩机移动,以免造成桩孔歪斜等情况。
4.1保证项目:
4.1.1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实际浇灌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的体积。
4.1.3浇灌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4成孔浓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