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光的折射》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666.8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2.26千字
文档摘要

教学设计

课题

光的折射

科目

物理

年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经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发生折射的实验过程,总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特点。

“通过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实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教学内容分析

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相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各种光的折射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加深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

学情

分析

光的折射知识,初中学习的内容是很粗浅的,初中的折射定律是作为实验的结论提出来的。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完光学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后所学的又一光学内容,学生对光的传播已有一个定势型思维,所以本节知识既要对上一节知识有所沿传又要有所突变,才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更明白光的又一传播规律——折射。学生已有一定的作图能力,但对几何光路可能会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课堂上要密切观察采取有效措施。

资源环境分析

拥有良好的网络资源,教室里装有交互式一体机,学校里也拥有全面的配套实验室,探究实验非常方便。

教学准备

教学

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重点

难点

探究光的折射的特点;

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折射现象。

教法

学法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

资源

光的折射演示器、多媒体资源等。

设计

思路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实验探究,形成概念;3.应用新知,加强巩固;4.当堂检测,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应用

新课导入

见过这样的现象吗?

讨论后回答,为新课学习做准备。

多媒体资源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播放视频: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注意:一部分光返回空气(原介质)中,发生反射。2.基本概念实验演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传播方向如何变化?2)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偏折,还是远离?思考: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3)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4)若入射光路垂直入射、折射光路如何?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看上去向上偏折了?从空气中观察水中物体的位置比实际浅--折射成虚像2.“潭清疑水浅,入水喊救命”3.讨论:怎样才能叉到鱼4.早晨的太阳在地平线以下5.阅读科学世界---海市蜃楼

折射光路作图:板书演示

1.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2.画出一束光线穿过三棱镜的光路图【思路点拨】光线从直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方向不变;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偏离法线;3.画图说明在水中的潜水员看到岸上的灯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大小关系【思路点拨】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人认为光线是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发出.【注意】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位置比实物高.

总结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了偏折

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两线分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将靠近法线(选填“靠近”“远离”),也就是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选填“”、“=”、””),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选填“靠近”“远离”),也就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选填“”、”=”、””),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当光垂直射向玻璃时,传播方向不变,此时折射角等于0度,入射角等于0度。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叉鱼的上方

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折射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分小组回答。

多媒体资源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归纳总结

板书

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折射规律:三线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