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江西省新八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则()
A. B. C. D.
【答案】B
【解析】依题意,,而,则,又,
所以.
故选:B
2.若复数满足,则()
A. B. C. D.
【答案】C
【解析】因为,所以,
则,
所以.
故选:C
3.已知向量,,若,则()
A. B. C. D.2
【答案】B
【解析】因为,,所以,,
又,所以,解得.
故选:B
4.已知为等差数列,其前项和为,若,则下列各式的值不能确定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对于A,,则,A不是;
对于B,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B不是;
对于D,,则,D不是;
对于C,,而值不确定,
因此不确定,C是.
故选:C
5.已知函数,若关于的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因为,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又,所以为奇函数,
由恒成立,即恒成立,
所以对于任意恒成立,
当时;
当时,
又,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所以,所以;
综上可得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A
6.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记录了5个正整数数据,根据下面四名同学的统计结果,可以判断出所有数据一定都不小于20的同学人数是()
甲同学:中位数为22,众数为20
乙同学:中位数为25,平均数为22
丙同学:第40百分位数为22,极差为2
丁同学:有一个数据为30,平均数为24,方差为10.8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甲同学的5个数据的中位数为22,众数为20,则数据中必有20,20,22,余下两个数据都大于22,
且不相等,所有数据一定都不小于20;
乙同学的5个数据的中位数为25,平均数为22,当5个数据为17,18,25,25,25时,
符合题意,而有小于20的数,不满足所有数据一定都不小于20;
丙同学的5个数据的第40百分位数为22,极差为2,则5个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后第二和第三个
数只可能是22,22或21,23,由极差为2知,所有数据一定都不小于20;
丁同学的5个数据中有一个数据为30,平均数为24,设其余4个数据依次为,
则方差
,若中有小于20的数,
,不符合题意,因此均不小于20,5个数21,21,24,24,30可满足条件,
所以可以判断所有数据一定都不小于20的同学为甲、丙、丁三位同学.
故选:C
7.过双曲线的中心作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设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已知,则的面积为()
A. B.1 C. D.
【答案】D
【解析】设双曲线的左焦点为,连接、,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由,则,
不妨设在双曲线的右支上,设,,又,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即,解得,
所以.
故选:D
8.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点在正方体内(包含表面)运动,若,则动点的轨迹所形成区域的面积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
,
则,而,由数量积的几何意义知,在上投影的数量为,
因此点在与垂直的平面内,且点到该平面的距离为,
在正方体中易证平面,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取的中点,易得平面平面,
则平面,且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所以点的轨迹所形成区域为等边,面积为.
故选:B
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已知函数(,为常数),且函数为奇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的最小正周期为
B.
C.与的图象有相同的对称轴
D.当时,方程有且仅有4个实根
【答案】ACD
【解析】对于B,由函数为奇函数,得函数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为,
则,解得,B错误;
对于A,,的最小正周期为,A正确;
对于C,,与的图象有相同的对称轴,C正确;
对于D,方程在上的实根个数即为与
图象交点个数,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函数与的图象,如图,
观察图象知,函数与在上的图象恰有4个交点,D正确.
故选:ACD
10.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且,,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C
【解析】因,
所以,
所以,即,所以,
则,故A正确;
设,,
则,,,,
所以,,,,
由,所以,即,
由,则,即,
所以,
所以,故B错误;
,故C正确;
,无法判断是否大于,故D不一定正确;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