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全解全析第PAGE1页(共NUMPAGES7页)
2025届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新高考卷)
生物学·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D
D
D
A
D
C
B
D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B
D
D
D
D
C
C
1.【答案】D
【解析】蛋白质功能多样是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决定的,A错误;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作用,酶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提供活化能,B错误;细胞核是DNA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错误;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参与维持细胞的形态,D正确。
2.【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H+由H+-ATP酶运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而主动运输的特点就是需要载体蛋白且消耗能量,所以H+由H+-ATP酶运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H+由SOS1运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转运蛋白,所以H+由SOS1运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正确;由图可知,SOS1(Na+-H+逆向转运蛋白)在将Na+运出细胞的同时,会将H+运入细胞,是利用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驱动Na+运出细胞的,C正确;H+-ATP酶抑制剂会抑制H+-ATP酶的活性,使得H+运出细胞的过程受阻,细胞膜两侧H+浓度梯度降低,进而影响SOS1(Na+-H+逆向转运蛋白)将Na+运出细胞,这样会导致细胞内Na+水平升高,D错误。
3.【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甲曲线表示CO2释放量,乙表示O2吸收量,植物进行有氧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等于CO2的释放量,植物进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氧气,但能产生CO2,所以两条曲线的差值表示无氧呼吸的CO2释放量,A正确;O2浓度在0~b之间时,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有氧呼吸的速率会在大于b的某个氧气浓度下达到饱和,即平衡点,C正确;O2浓度为a时并非一定最适合保存该器官,因为葡萄糖消耗速率不是最小,D错误。
4.【答案】A
【解析】外泌体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需要消耗ATP,A错误;外泌体经胞吐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和外泌体在细胞间发挥重要的通讯作用,均需要膜上的糖蛋白参与识别作用,B正确;膜的融合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C正确;由“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可导致大量新生血管的生成,促进肿瘤的生长与侵袭”可知,设法抑制肿瘤细胞释放外泌体是开辟治疗癌症的新途径之一,D正确。
5.【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高原低氧环境使得EPAS1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但不能定向诱导产生EPAS1基因,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仅由EPAS1基因频率的改变足以说明青藏高原人群发生了进化,B错误;研究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C错误;在过去的3000年中,EPAS1基因在青藏高原人群中的基因频率迅速升高,由此说明EPAS1基因的出现和高原低氧环境是上述高原人适应低氧环境的必要条件,D正确。
6.【答案】C
【解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组分和理化性质(pH、温度、渗透压等)的相对稳定,其中内环境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A正确;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能缓解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的冲击,B正确;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C错误;细胞外液中有缓冲对,能将人体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pH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D正确。
7.【答案】B
【解析】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A正确;前导链和后随链是互补的,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前导链合成所需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后随链合成所需的嘧啶碱基数,B错误;DNA聚合酶只能将脱氧核苷酸加到子链的3′端,根据新合成子链的延伸方向,可判断图中b处是模板链的5′端,C正确;图中所示的“空白”区域是去除引物后形成的,可能由DNA聚合酶催化合成的新链来填补,D正确。
8.【答案】D
【解析】从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判断,“京红1号”单体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法鉴定,A、B正确;从染色体数目上来看,单体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n-1,单体植株产生的配子类型为正常配子(n)∶异常配子(n-1)=1∶1,故“京红1号”单体自交时,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或雄配子,理论上子代中含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的类型及比例为2n∶(2n-1)∶(2n-2)=1∶2∶1,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的个体(染色体数为2n-2)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