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pdf
文件大小:263.06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3.84千字
文档摘要

第16课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结果及影响。

2.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本史实,了解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3.理解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4.正确评价三国时期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认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势。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两次战争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自主预习】填表: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名称时间交战双方战役特点影响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2.三国的建立及发展

政权建立创建

都城(今名)经济贡献民族贡献

名称时间者

魏略

【思考与互动探究】

A.在两汉末期都出现了朝政腐朽、土地兼并严重、战乱不断等共同现象,根源是什么呢?

B.在西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又为什么不能统一全国?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D.请说说三国时期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E.为什么说三国鼎立局面出现是历史的进步?

【双基训练】

一、选择题

1.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2.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该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A.孙刘联军和曹操军队B.孙刘联军和曹袁联军

C.曹操军队和袁绍军队D.孙权军队和刘备军队

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问题较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

图正确地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BCD

4.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等率军渡海至夷洲。其中,“夷洲”即今天的:

A.广州B.台湾C.云南D.海南岛

5.下列关于三国时期政权建立情况的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A.220年——曹操——长安B.221年——刘备——洛阳

C.222年——孙权——成都D.220年——曹丕——洛阳

6.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7.“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为缺漏的内

容,这部分内容是:

A.国号商B.始春秋C.魏蜀吴D.为南朝

8.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B.曹操C.孙权D.诸葛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两次战役非常重要。……早期,曹操依郭嘉、程

昱等人之谋,先与袁绍互为背靠,袁绍向北,曹操向南。曹操战河南,吕布、袁术等人先后

为其所灭,而后再与袁绍决战,避免了两线作战,并在官渡大破袁绍,顺利统一北方。

材料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材料三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曹操在这次战役中失败后再也没能卷

土重来,从此势力仅限于北方,而孙权和刘备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