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docx
文件大小:1.55 M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1.42万字
文档摘要

第PAGE21页(共NUMPAGES21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对青藏地区地形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三山夹两盆

C.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2.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汉、藏之间茶马互换而形成的交通要道。暑期几位地理爱好者进行茶马古道游。读茶马古道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从拉萨到成都,途中他们对青藏地区的利用、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下列建议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全力发展旅游业,开发大量新的旅游景点,增加收入

B.多种植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不用保护其他生物

C.加大森林砍伐量,发展木材加工工业,增加财政收入

D.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藏南谷地农田阡陌,这里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低 B.距海较近 C.纬度较高 D.交通便利

4.青藏地区具有的特色种植业是()

A.绿洲农业 B.河谷农业 C.灌溉农业 D.水田农业

5.小明一家计划暑假期间到青藏高原自驾游,下列建议可采纳的是()

A.不要忘了带防晒霜、太阳帽

B.暑期高温,少带衣物,单衣、单裤足够了

C.你们全家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玛峰

D.记得买几张野生藏羚羊皮回来

6.下列描述符合青藏地区特征的有()

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河流稀少,气候干旱

C.地形复杂,降水丰富 D.地势低洼,湖泊稀少

7.青藏地区和东北地区湿地广布,读两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两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限制东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

B.青藏地区铁路线稀疏,地形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

C.东北地区气候冷湿,青藏地区高寒缺氧

D.两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8.西藏面积广大,而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多种植于河谷地带,根本原因是河谷地带()

A.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9.小磊一家要到青藏高原体验雪域之旅。据所学知识,旅行途中需携带()

①氧气袋

②解暑药

③保暖衣物

④遮阳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青藏地区农田大多分布在河谷或盆地中,原因是河谷或盆地()

A.光热较充足 B.热量较充足

C.植被条件好 D.矿产资源丰富

11.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B.海拔较低,风力较小

C.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12.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全线桥隧比(桥梁和隧道占总里程的比例)高达81%,被称为“最难修建的铁路”。川藏铁路沿线修建众多高架桥和隧道,最主要的目的是()

A.便于欣赏沿途风光

B.增强“过山车”刺激性

C.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

D.尽量避免惊扰野生动物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独特的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物种。藏羚羊被称为“雪域精灵”,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地区,其身体绒毛厚实,鼻孔、心脏和肺部较大,四肢都长有气囊。

材料二:川藏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线路全长1838千米,全线桥隧比达81%。川藏铁路横跨了南北纵列的横断山区,集合了山岭重丘、高原高寒、雷雨雪霜等多种极端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跨14条大江大河、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

【生物与环境】

(1)青藏地区号称“世界屋脊”,周围被高大山脉环抱:北有①,东北有②,南有弧形的喜马拉雅山脉。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带;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

(2)结合材料一,分析藏羚羊是如何适应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征的。

【交通与环境】

(3)川藏铁路连接了和青藏高原两大地形区,跨越了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和青藏地区。结合材料二和图中信息,试分析建设川藏铁路主要面临哪些困难。

【人类与环境】

(4)图中阴影部分为三江源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为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你认为当地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4.青藏铁路不仅是青藏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还是一条美丽的雪域景观大道。如图1是青藏高原区域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碧波荡漾——青海湖

(1)青海湖四周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由此推测湖水水量最大的季节是;湖畔绿茵如毯,碧波倒映着蓝天白云,由此推测湖水含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