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导学案.docx
文件大小:211.71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3.38千字
文档摘要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目标】

1.知道西晋建立与统一的基本史实,了解西晋的腐朽统治。

2.了解八王之乱的背景、主要影响、西晋对内迁民族的残酷统治及西晋的灭亡,理解西晋灭亡的原因。

3.掌握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时间、民族代表、分布,了解我国北方的十六国时期以及前秦改革有关措施。

4.认识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过程就是民族交融的过程。

重点: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

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自主预习】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三国后期北方国实力增强,年,灭蜀,标志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年,司马懿的孙子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为都,史称晋。年,西晋灭,统一了全国。

三国建立的先后顺序、、。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结局是三家归晋。

西晋是在许多大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建立后在地主拥有许多特权与财富,生活上以为荣。追求享乐。大臣与国舅斗富就是证例。

【思考与互动探究】

A.请说说“三国”为什么会归“晋”?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西晋武帝时期,为了巩固统治而大封,与西汉建立者如出一撤。后来部分受封者还被派遣据守州郡,势力日益强大。

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王为了,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十几年的相互混战,史称“之乱”。

此次中原战乱,使数以万计的幸存者纷纷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

高潮。

八王之乱进入尾声之际,成都和今山西西部分别出现了、两个割据政权,与西晋并立,统一王朝开始分裂。同时,由于西晋朝廷严重压迫内迁各族也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一些首领乘机起兵反晋。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都城,腐朽的西晋王朝灭亡。

【思考与互动探究】

B.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材料二: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

(1)西晋初年为什么要恢复分封制,大封同姓为王?这种做法造成了怎样的不利局面?

(2)材料二中的“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北方各族的内迁

由于北方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和中原地区战乱等原因,在、、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地区的人和人,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分布在漠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人和人,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而人有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另一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

【思考与互动探究】

C.古代北方民族内迁的原因一般有哪些?有何影响?

【双基训练】

一、选择题

1.西晋结束了东汉以来的分裂局面,使国家重新统一。那么,它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是:

A.220年曹丕B.266年司马懿C.280年司马炎D.266年司马炎

2.西晋初年,晋武帝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大封同姓诸王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3.下列有关八王之乱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②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③使当时米价贵到一万钱一石④发生在晋武帝时期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4.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于:

A.东汉末年B.春秋战国时期C.西晋末年D.三国时期

5.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这些现象说明了:

A.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B.民族界限日益缩小,有利于民族交融

C.西晋贵族奢侈之风盛行D.匈奴人失去了维持生计的手段

6.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一位君主,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其内容包括:①推行郡县制②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④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

①②B.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