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与水的反响》教学设计
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戴芸
一、三维目标
1、学问与技能
了解金属钠与水的反响,观看钠与水反响的各种现象并能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缘由
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响的试验装置,了解铁与水蒸气的反响
了解金属与水反响的一般规律
把握有关试验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学习试验争论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试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钠与水反响的试验,使学生学会用标准的语言准确描述试验现象并分析产生现象的缘由,通过观看、描述、记录试验现象培育学生猎取信息和初步加工信息的力量,使学生完成对钠的相关性质的自主生疏。
通过对铁和水蒸气反响试验装置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设计、动脑思考、观看分析、自主探究来猎取学问,完成学习目标。
通过动手试验、小组沟通、共享合作、科学探讨等多种形式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思维力量和创力量,体会试验在化学争论中的作用。
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觉察金属与水反响的一般规律,让学生逐步把握学习元素化合物学问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背景材料,表达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的亲热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好化学、效劳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分组试验和争论,体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铁与水反响方程式的推想,鼓舞学生乐观提出问题,培育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的精神。
通过分组试验和试验装置的设计,感受化学试验在化学争论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钠与水的反响,铁与水蒸气的反响
2、教学难点
铁与水蒸气反响装置的设计
三、教材分析
“金属与水的反响”是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中的内容,第三章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氧化复原反响和离子反响等概念之后,开头具体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学问。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根底,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学问既可以为前面的理论学问补充感性生疏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介绍的物质构造,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响能量等理论学问打下重要的根底,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把握学习化学的一些根本方法,从而使学生真正生疏化学在促进社会进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课标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作了比较准确的描述,要求学生把握钠与水反响的试验现象、反响方程式的书写,铁与高温水蒸气反响的试验现象和反响方程式的书写,进而理解金属活动挨次表的应用。教学上以钠、铁和水反响为例进展教学,然后依据金属活动性挨次表对金属与水反响的一般规律进展总结,使学生对此有一个总体感性的生疏。这局部内容教材安排了一个试验和一个科学探究,表达了课标对学生试验力量全方位的要求。通过对钠和水反响的学生试验,培育学生的试验力量,并引导学生对观看到的现象做本质分析;同时通过让学生设计铁和水蒸气反响的试验装置,初步培育学生的设计力量。
四、学生状况分析
1、根底学问角度
高一生在初中学过金属活动性挨次表,能娴熟的背诵金属活动挨次表,对金属与酸的反响比较生疏。学生经过前两章的学习,具备肯定的化学理论根底,虽然对金属与水的反响比较生疏,但学习的难度并不大。
2、试验技能角度
一方面在学习了第一章《从试验学化学》的根底上,学生对试验有深厚的兴趣,参与试验探究的乐观性较高,另一方面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化学试验操作技能,且钠与水的试验操作难度不大,绝大局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好地完成试验。
设计试验装置对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在引导学生设计铁和水蒸气反响的试验装置时,使用学具模拟实物连接的方法,在充分考虑教学设施和场地局限性的前提下让学生能有更好的亲身体会。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观看力量缺乏,对试验现象的观看还不够全面;
语言表达力量缺乏,化学用语不标准,也相对匮乏;
学问迁移运用力量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有待培育和提高。
五、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试验探究、分析比照、归纳总结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六、设计思想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元素化合物学习中的重点学问,是元素周期性递变规律的体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元素周期律教学的重要铺垫。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具有以试验为根底、以理论为指导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眼〔观看试验现象〕,手〔动手试验〕,口〔动口谈论〕,脑〔动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指导学生学会用试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析比照、归纳总结来加深对金属与水反响规律的生疏,以期能更加结实的把握学问,启迪思维,培育力量。
本节课围绕“学问线”与“生活线”两条线索开放:“学问线”是以钠与水反响和铁与水反响的学习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