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历史-2025届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山陕青宁卷)(全解全析).docx
文件大小:32.57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5.03千字
文档摘要

PAGE1

2025届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新高考卷)

历史·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C

D

A

B

D

B

B

C

A

D

C

D

A

C

B

1.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几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地理位置相近,地理环境相似,都有石城、宫殿及大量器型风格相似的玉器及玉制品加工点,这说明该区域地理环境影响当地早期文明发展,A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仅依据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玉文化的对比信息,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2.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朝外出者需要经过官府的严格审核,外出者必须向官府申请“过所”,乡啬夫审查无异后呈报郡县,郡县受理核实拟“过所文”,郡太守、县令丞签发钤印“正过所”,这反映出地方基层管理流程清晰,分工明确,国家对基层民众直接管理严格,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汉朝对外出者有严格的审批程序,而不是基层自我管理与监督机制的建立,排除A项;乡啬夫是乡官,不能制约郡县长官,排除B项;县是汉朝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乡里是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排除D项。

3.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吴兢是唐朝人,司马光为北宋人,他们在记述隋文帝赈灾时所依据的资料、所持的立场和目的都可能不同,且不同的作者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取舍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他们对同一事件的叙述产生差异,这种差异说明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D项正确。两则史料都能体现出百姓受灾严重,可以在此方面互证,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确定哪一种记载更具真实性,排除B项;仅依据材料中两段文字记述,不能得出官方档案可信度高,还需要与其他类型的史料相互印证,排除C项。

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刑部尚书出身阶层占比最高的是地方郡姓,即一郡的大姓望族,而地方非郡姓的占比下降,这说明唐朝士族阶层仍有较大影响力,A项正确。君主专制强调的是决策权的问题,材料涉及的是刑部尚书的出身阶层变化,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唐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而非九品中正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尚书省权力的扩大,无法得出尚书省地位的上升,排除D项。

5.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明书画出现尚“奇”的风气,与晚明思想领域出现突破,促使文人追求个性表达有关,B项正确,排除D项。该时期尚“奇”的风气出现并未受到外来文化影响,仍然是脱胎于本土文化,排除A项;晚明时期封建专制对艺术的控制仍然存在,排除C项。

6.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账房”可自行设机督织,或将织机、原料分给小机户为其生产,这是区别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的新型经营模式,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比较的信息,无法得出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账房”对资源的控制和对小生产者的支配,说明的是经营模式的创新,而非生产环节的专业化分工,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人身依附关系弱化的趋势,排除C项。

7.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深化,逐步明确了中外关系,这反映出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国人的国家主权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步觉醒,反映了救亡图存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无法得出“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统治集团内部观点的不同及由此引发的分裂等,无法得出“加速了清朝统治集团的分裂”,排除C项;仅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D项结论。

8.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力量的展现使先进知识分子倾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俄国,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和阶级基础,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日趋成熟,B项正确。材料强调先进知识分子对工人阶级力量的认识,而非知识分子意识到工人阶级是革命主力,排除A项;材料强调工人阶级力量的展现促使先进知识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而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壮大了工人阶级力量,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9.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在此背景下,曲木藏尧等西南少数民族同胞在南京联合发表宣言,共谋大中华民族之复兴,说明抗战增进了中华民族认同,C项正确。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形成是在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西南地区成为抗战大后方是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西南少数民族同胞在南京联合发表宣言,且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排除D项。

10.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进入“一五”计划时期,农村供销社在工农业产品的交换和分配上担负着重要的任务,不仅有利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还有利于建立农业与工业的联系,推动国家工业化建设,A项正确。全行业公私合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