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纪念白求恩(第1课时)
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2.继续学习默读。
3.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2.通过对课文写作思路的梳理,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通过对具体段落的分析,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1.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夹叙夹议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做具体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白求恩写给朋友的信中的部分内容,从工作量方面给学生以震撼,由此引出课题。
新知探究
一、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作者及其作品,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者简介作为补充。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白求恩对中国抗战事业的巨大贡献,进而理解毛泽东撰写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了解写作对象及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二、正音释义
【活动内容】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教师先出示课件中的易错生字词和需要掌握的词语意思,再让学生指出其他理解困难的字词,加以点拨。
派遣()殉职()殖民()
狭隘()热忱()纯粹()
佩服()鄙薄()晋察冀()
殉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狭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鄙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麻木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拈轻怕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漠不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益求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私自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异思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
【活动内容】1.朗读课文。先自由朗读,边读边标出段落序号,同时思考:白求恩是一位怎样的人?然后再小组比读。可以一人范读,也可以接力朗读,还可以齐读。要求: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语句流畅,感情充沛。
【活动内容】2.默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3.说说各段落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整体的思路。
四、文本研读
【活动内容】1.默读课文第4段,将这一段划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概括这两层的主要内容,然后说说这两层之间是如何过渡的。
【活动内容】2.引导学生从第4段入手,结合全文的整体布局,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
【活动内容】3.为什么把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放在第1段来写,而把其专心业务、精研技术放在第3段来写?让学生理解段落安排的先后顺序与其内容的重要性相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具体段落的写作思路,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课堂小结
本文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概括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号召每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