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3讲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文件大小:10.82 MB
总页数:41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3.9千字
文档摘要

材料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外部条件”和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解放的时期

1.大动荡:(军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2.大变革:(政治)地主阶级崛起,掌握国家政权。

为富国强兵,各国通过改革变法,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3.大发展:(经济)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民族)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产生了华???认同观念。

4.大解放:(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4年;中外历史纲要课标要求;;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1.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这些主张反映了

A.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 B.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

C.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 D.古代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逐步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国真正的大一统政治,不能不说是秦开其端,而汉完成之……在一种巨变之下,必有许多问题产生。秦、汉之际有哪些必待解决的问题呢?我以为(一)是需要一种大一统的学说。(二)是需要一个极自然的的尊君理论。(三)是需要一种均富安民的政策。(四)是需要对有才知之士予以正当的出路。

——李源澄《汉代大一统政治下之政治学说》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李源澄先生所给的(一)(四)两个角度,指出秦朝是怎样逐步形成“真正的大一统政治”的。

;中央;中央;秦国完成统一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秦统一之因(P15—16);;2.(2020·浙江卷)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A.①——秦始皇长城

B.②——灵渠

C.③——郑国渠

D.④——都江堰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百年征战给当时的各地君主带去“国家建构”压力——唯有那些能够最大程度军事动员、控制和管理生产以及汲取社会资源的政权能够“适者生存”。于是,集权最成功的秦国“脱颖而出”,并在征服其他国家后将这种“秦国模式”推广到整个中国。

——刘瑜:《重读福山之一:历史漫长的终结》

依据材料思考什么是“秦国模式”?;专制主义;重点探究:中央行政制度——决策系统:皇帝制度

;重点探究:中央行政制度——政务系统:三公九卿制度

;重点探究:中央行政制度——政务系统:三公九卿制度

;史料一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史料二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律》

史料三“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东汉王充《论衡》

根据材料分析秦朝文书行政制度有哪些影响?;5.(2024·甘肃卷)秦政权制定多种律令来保障文书的制作、传递与保存,其中文书制作的格式和规范称为“式”。例如,里耶秦简中的行政文书,就严格遵循了“式”的要求。“式”的推行说明秦代

A.统一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