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彩绘文物霉菌抑菌剂效果评估及评价体系的构建.pdf
文件大小:6.68 MB
总页数:7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8.43万字
文档摘要

摘要

摘要

彩绘文物表面生长的霉菌会破坏彩绘层整体的稳定性、改变文物的外貌与色彩,严

重破坏文物,彩绘文物霉菌防治研究至关重要,但目前尚未建立科学评价彩绘文物抑菌

剂抑菌效果的方法体系。

彩绘文物的彩绘层主要由胶结材料和颜料组成。高湿环境下,胶结材料为霉菌的生

长发育提供良好的营养物质,颜料种类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在相同条件下,

不同颜料的彩绘霉变程度不尽相同。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选取石青、石绿等10种古代

常用颜料制作彩绘样品进行高湿环境下的霉菌生长模拟实验,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优

势菌种进行鉴定,揭示霉变程度与颜料种类间的关系,并探讨霉变的破坏机理。在此基

础上,将模拟实验得到的3种优势菌种和唐代彩绘陶器上出现的2种优势菌种作为研究

对象,选择异噻唑啉酮、戊唑醇等12种抑菌剂,从抑菌活性、抗药性、颜色变化、抑

菌效果、广谱性及其长效性等方面对抑菌剂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价,并构建抑菌剂评价程

序与方法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一)霉菌生长差异性的研究。利用体视显微镜、非接触式色度计等方法对由群青、

朱砂、赭石、土红、石青、石绿、铅白、雌黄、雄黄和铅丹10种颜料制成的彩绘模拟

样品进行高湿老化并检测其霉变程度。结果表明,在75-100%RH范围,湿度越高,霉

菌生长越快,对颜料的侵蚀越严重。10种古代常见颜料上微生物生长存在差异性,霉菌

生长顺序依次为:群青>朱砂>赭石≈土红>石青≈石绿>铅白>雌黄>雄黄>铅丹。影

响霉菌生长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包括颜料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生产工艺、霉菌种类等,

其中颜料化学组成的影响最为显著。

(二)彩绘模拟样品中霉菌的鉴定。利用平板划线法对优势霉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

4种纯培养菌株、利用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对菌落形貌和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初步判断霉菌

种属。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霉菌的种属。18SrRNA序列测定实验准

确鉴定出4种霉菌分别为2株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ysogenum)、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和枝孢霉(Cladosporiumsp.)。

(三)彩绘文物霉菌抑菌剂抑菌效果的评估。本研究以5种彩绘文物常见霉菌产黄

青霉、杂色曲霉、枝孢菌、交链孢霉和日本曲霉为对象,对12种抑菌剂异噻唑啉酮、

I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戊唑醇、纳他霉素、克霉唑、苯扎氯铵、双氯酚、肉桂精油、丁香精油、百里香精油、

罗勒精油、苯并咪唑和纳米银进行评估及筛选。实验结果表明,0.15%异噻唑啉酮和戊

唑醇,2%苯扎氯铵、肉桂精油和克霉唑对常见霉菌敏感性强、抑菌效果良好;同时,

苯扎氯铵对5种霉菌抑菌效果的长效性良好;0.2%纳他霉素会引起部分颜料的颜色发生

明显变化。

(四)常见彩绘文物霉菌抑菌剂评价体系的构建。本研究构建了抑菌剂性能评价的

程序与方法:(1)通过测量抑菌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值对其

进行初步筛选并判断霉菌是否对抑菌剂产生抗药性;(2)依据色差值ΔE判断抑菌剂是

否会改变彩绘文物的颜色;(3)测定抑菌剂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和抑菌圈大小评估

50

抑菌剂抑菌效果;(4)检验筛选抑菌剂是否具有一定的广谱性;(5)通过彩绘模拟实

验计算可培养真菌浓度从而监测抑菌效果的长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揭示了彩绘颜料霉菌生长差异性的原因及霉变的破坏机理,创新性地构建了霉

菌抑菌剂抑菌效果的评价体系,实现了12种抑菌剂对古代常用颜料抑菌效果的系统评

估,为彩绘文物的霉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彩绘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霉菌病害,抑菌剂,评价体系,菌种鉴定,彩绘文物

II

插图索引

插图索引

图1大足卧佛表面的霉斑(a)及蓝色颜料表面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