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苏轼写杭州的词.docx
文件大小:21.26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5.84千字
文档摘要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这是宋仁宗对杭州的赞美之词。杭州是一座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的名城,也是一座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风景的城市。自古以来,杭州就是繁华的地方,春秋时代,杭州先属吴,后属越,秦代定名为钱塘县,隋改名杭州,五代吴越也在杭州建都。

古代将吴兴郡、吴郡、会稽郡称为三吴,而杭州在古代就属于吴郡。所以柳永在杭州写下的名作《望海潮》中就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的名句,那是词人柳永从地理角度与纵横的时空角度来写杭州悠久的人文历史的。

杭州是一座多水的城市,而西湖的水则是这座城市最为显眼的名片,西湖水量充沛,有多条山涧溪水注入,像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长桥溪这四条天然的地表水不约而同地向一个地方流去,形成了风姿绰约的西湖。

除了西湖这个天然形成的湖泊之外,杭州还有很多利用天然水系形成的人工湖。据《梦粱录》记载:“涌金池,在丰豫门里,引西湖水为池。”除涌金池之外,圣母池、白龟池、金牛池、龙母池等都是通过渠引西湖水而形成的人工湖。这些湖泊都是相通的,可以乘坐游船,一览湖光山色。

西湖湖畔峰峦秀拔,林深树茂;湖上游人如织,笙歌阵阵;湖畔风景宜人,游人络绎不绝。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官杭州时,就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样的令人惊羡的诗句来赞叹西湖湖畔的美景。

杭州的南面,钱塘江水滚滚东流,奔向大海,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潮起,江面波涛汹涌,状若万马奔腾,势不可挡,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忘返,写下优美的诗篇,就连宋仁宗也由衷地赞叹道: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

西湖周围的山属于天目山余脉,横跨在西湖和钱塘江的玉皇山雄姿俊秀。登临玉皇山可一览湖光山色、浩渺江天;西湖北里湖北岸的宝石山,五云山,南、北高峰等群山将西湖环抱。西湖东南还有山势绵亘起伏、延伸至市区的吴山。

西湖,犹如一块被镶嵌在群山中的蓝宝石,当春水生发之时,景色宜人,美不胜收。

位于杭州吴山上的有美堂,是一座修建于北宋仁宗年间的名楼,有美堂左临钱塘江,右瞰西湖,是登临远眺、饱览美景的理想去处,更因为宋仁宗“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的题词而名扬天下。

杭州,这座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诗人们最愿意描摹、抒写、赞美的城市了。杭州的人文和历史融汇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诗人们在描写杭州的人文历史、习俗景观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诗人们更愿意用自己的视角去体验杭州的自然美,用心去感受杭州的魅力,用诗歌去赞美杭州的点点滴滴。

如果说有一位诗人为杭州的人文图景增添了流光溢彩的笔墨的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曾两度在杭州为官,他与杭州百姓一道疏浚西湖,以苏轼的名字命名的“苏堤春晓”,历经千年的时光,依然是引人入胜的西湖十景之一。

元祐年间杭州遭水灾,他身先士卒,组织民众抗洪救灾,与民为便。为防止疾病蔓延,苏轼积极筹措钱款、人力物力,他调度有方,以身作则,带领医生治病救人。他在杭州众安桥建立了“安乐坊”,被后世认为是我国公立医院的创始人。

苏轼决心尽自己的努力使杭州山水增色,为民众造福,他谱写了一首首描摹赞美杭州的诗歌,他的到来为杭州平添了一抹人文风采。

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下旬,苏轼以杭州通判的身份抵达杭州。这是一座迷人的城市!山明水秀,富庶繁华,尽管已是隆冬季节,晴朗的日子里居然还能感受到春天的暖意。

热闹的商业街,陈列着丝绸、织锦、陶瓷工艺品、龙井茶等各色各样最负盛名的杭州特产以及从各地运来的生活日用品,从早到晚,车水马龙、人群熙攘、川流不息。举世闻名的西湖,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城区的西部。

苏轼一到杭州,就情不自禁地陶在湖光山色之中,感受到许久不曾有过的宁静、清新和愉悦,那些难以排遣的烦恼和郁闷不知不觉消融在山间水畔,不见一丝痕迹。纯净的大自然将他活泼开朗、好动的天性重新激发起来,也将他的诗心与灵感重新激发起来,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杭州温暖明媚的怀抱中去。

杭州之美,莫过于西湖,那里一年四季美景如画。西湖的诗情与画意在苏轼的笔下得到了完美贴切、形神兼备的诠释,诗人眼中的西湖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这首诗成为西湖美景的最佳广告词与经典的城市宣传语。

西湖就像那风华绝代的美女西施,丽质天成,浓妆淡抹,无不相宜,无论晴天雨日,西湖总以她的旖旎风光令人心旷神怡。苏轼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新颖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无与伦比的美丽,遂成为千古绝唱,也因苏轼的诗歌,“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

就这样,苏轼很快融入杭州美丽的山水自然中,也很快融入欢快悠闲的杭州文人群中。他早已才名远播,又加上热情诙谐,心胸阔大,极易与人相处,各种各样的宴饮聚会,大家都喜欢有他在场。在朋友欢聚的时刻,从苏轼的笔尖流泻出的一首首诗词,会为聚会增添许多乐趣,也会让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