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游侠列传》测试题带答案
1.郭解是哪个地方的人?
答案:轵人。
2.郭解的字是什么?
答案:翁伯。
3.郭解年少时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答案:阴贼(内心残忍),慨不快意。
4.郭解年少时曾犯下哪些行为?
答案: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铸钱掘冢等。
5.郭解年长后行为有何改变?
答案: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6.郭解的姐姐的儿子因为什么被人刺杀?
答案:强灌他人酒。
7.郭解如何对待刺杀他外甥的凶手?
答案:遂去其贼,罪其姊子。
8.郭解对待对他轻慢的人的态度如何?
答案:不生气,反而暗中嘱咐官吏免去其徭役。
9.郭解在洛阳调解仇家时,他的态度如何?
答案: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
10.郭解为何不愿乘车进入县廷?
答案: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
11.郭解为别人请求办事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
12.诸公为何尊重郭解?
答案: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13.郭解家境如何?
答案:家贫。
14.郭解被迁徙到茂陵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
15.郭解被迁徙时,有哪些人为他送行?
答案:诸公送者出千余万。
16.郭解因何事被牵连,受到追捕?
答案:解兄子断杨掾头。
17.郭解最终是如何被捕的?
答案:吏逐之,迹至籍少公。少公自杀,口绝。久之,乃得解。
18.郭解被御史大夫公孙弘以何罪名议论?
答案:大逆无道。
19.郭解被如何处置?
答案:遂族郭解翁伯。
20.太史公如何评价郭解的外貌?
答案:状貌不及中人。
21.郭解虽然言语不足,但为何受到天下人的仰慕?
答案: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
22.郭解的行为特点有哪些?
答案: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23.郭解救助贫苦百姓的行动带来了什么改变?
答案:改变了当时社会的风气。
24.郭解的游侠事迹得到了哪位历史人物的赞扬?
答案:孔子(注:原文有误,实际上《史记》中并未记载孔子赞扬郭解,此题为参
考文章中的错误信息)。
25.郭解少年时期与年长后的行为有何显著不同?
答案:少年时期凶狠,常作奸犯科;年长后改变操行,以德报怨。
26.郭解在调解洛阳仇家时,为何不愿直接夺走当地贤大夫的调解权?
答案: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
27.郭解对待朋友的态度如何?
答案:以躯借交报仇,即不惜身体为朋友报仇。
28.郭解为何能吸引众多贤豪夜半过门拜访?
答案: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
29.郭解在处理与人冲突时,通常采取什么策略?
答案: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尽量避免冲突升级。
30.郭解在面对睚眦小事时,是否还会发脾气?
答案:是,其阴贼着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
31.郭解在迁徙事件中,为何大将军会为其求情?
答案: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说明郭解虽为布衣,但影响力极大。
32.郭解在面对儒生被杀事件时,他的态度如何?
答案:解实不知杀者,表现了他的无辜和无奈。
33.郭解为何会被御史大夫公孙弘认为犯有“大逆无道”之罪?
答案: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
34.郭解在被捕前,有哪些人试图帮助他逃脱?
答案:籍少公等。
35.郭解在被捕后,为何没有立即被处决?
答案: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的议论导致最终处决。
36.郭解的哪些行为被太史公认为值得称赞?
答案: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37.郭解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有何独到之处?
答案:能够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赢得众人尊重。
38.郭解在面对权贵时,态度如何?
答案: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表现出对权贵的敬畏。
39.郭解在为人请求办事时,是否考虑个人得失?
答案:否,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
40.郭解的一生对后世有何影响?
答案:留下了游侠精神,被后世游侠引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