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吴太伯世家》测试题带答案
1.从太伯创建吴国到第几代时,武王胜殷朝,封其后代为二国?
答案:第五代。
2.封在中原地区的后代国家是什么?
答案:虞国。
3.封在夷蛮地带的后代国家是什么?
答案:吴国。
4.从太伯至寿梦共传了多少代人?
答案:十九代。
5.王寿梦有几个儿子,他们分别叫什么?
答案:四个,长子叫诸樊,次子叫馀祭,三子叫馀昧,四子叫季札。
6.寿梦生前想立谁为继承人?
答案:季札。
7.季札对寿梦想立他为继承人的反应是什么?
答案:季札推辞不答应。
8.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后的行动是什么?
答案:要把君位让给季札。
9.季札为何拒绝诸樊的让位?
答案:季札以曹君之事为例,认为当国君不是他应有之节,希望符合子臧那样的义
举。
10.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时,他的反应是什么?
答案:季札抛弃了家室财产去当农民。
11.诸樊死后,留下的遗命是什么?
答案:把君位传给其弟馀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
札为止。
12.季札被封在哪里,因此号称什么?
答案:被封在延陵,因此号称延陵季子。
13.吴王派季札到哪国聘问是在哪一年?
答案:四年,吴王派季札到鲁国聘问。
14.季札在齐国劝说晏平仲做什么?
答案:交出封邑和官职,以避免祸患。
15.季札对郑国的执政者有何评价?
答案:认为他们奢纵,大难将临。
16.季札离开郑国后到了哪个国家?
答案:卫国。
17.季札在晋国欣赏了哪三位人物?
答案: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
18.季札初见徐君时,徐君对季札的什么东西表示了喜爱?
答案:宝剑。
19.季札为何在出使归来时没有立即把宝剑献给徐君?
答案:因为还要到中原各国去出使。
20.季札在徐君死后,如何处理了他的宝剑?
答案: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墓树木之上才离开。
21.季札的随从对他在徐君死后挂剑的行为有何疑问?
答案:徐君已死,那宝剑还给谁呀?
22.季札如何回应随从的疑问?
答案:季子说:“不对,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
己的心愿呢!”
23.“君子曰‘能守节矣’”这句话是谁对谁的评论?
答案:这句话是君子对子臧的评论。
24.吴王诸樊死后,谁继承了王位?
答案:馀祭。
25.季札出使的诸国中,哪国政权将要发生变动?
答案:齐国。
26.郑国的执政者骄纵,季札认为政权将落到谁身上?
答案:子产。
27.季札出使晋国时,对叔向有何告诫?
答案:要勉力而行,慎思如何免于祸患。
28.“有国,非吾节也”这句话是谁说的?
答案:季札。
29.“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答案:季札对叔向说的。
30.吴王寿梦死后,谁代理执掌国政?
答案:长子诸樊。
31.“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这句话是谁对季札的评价?
答案:太史公。
32.“见微而知清浊”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季札的什么特点?
答案:能够见微知著,辨别是非清浊。
33.徐君死后,季札为何还要将宝剑挂在他的坟前?
答案:为了履行自己内心的承诺,不违背自己的心愿。
34.季札出使各国时,主要进行了哪些活动?
答案:劝说各国执政者小心治国,避免祸患。
35.吴国人坚持立季札为继承人时,季札为何选择抛弃家室财产去当农民?
答案:为了坚守自己的节义,不愿违背自己的心愿。
36.“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这句话是季札对谁说的?
答案:子产。
37.“晋国其萃于三家乎!”这句话是季札对谁说的?
答案: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
38.季札认为齐国的政权将有所归,未得所归前会怎样?
答案:难未息也。
39.吴王诸樊留下遗命传位给弟弟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最后把国位传至季札,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
40.“吾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这句话表达了季札的什么思想?
答案:表达了季札虽无能,但也希望符合子臧那样的义举,坚守自己的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