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齐太公世家》测试题带答案
1.题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
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材料反映出当时:
A.周王由此丧失了分封大权
B.太公首倡尊王攘夷的口号
C.诸侯争霸的局面开始形成
D.齐国成为西周的重要力量
答案:D
2.题目: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
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①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
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
A.周西伯猎,遇太公于渭水南岸
B.周西伯猎,未遇太公
C.周西伯猎,遇太公于渭水之中
D.周西伯猎,遇太公于渭水北岸
答案:D
3.题目:顷公元年,楚庄王强,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伐陈、围郑、郑伯降、复国郑伯
B.围郑、伐陈、郑伯降、复国郑伯
C.郑伯降、伐陈、围郑、复国郑伯
D.伐陈、郑伯降、围郑、复国郑伯
答案:A
4.题目:齐顷公在内政上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奖励军功
B.加重赋税
C.争取民心
D.虚积聚以救民
答案:B
5.题目:下列对齐顷公外交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
A.齐顷公朝晋
B.欲尊王晋景公
C.厚礼诸侯
D.与晋结盟共同对抗楚国
答案:D
6.题目:逄丑父用以下哪个理由说服郤克放过他?
A.他是齐国的忠臣
B.他曾救过郤克的命
C.他的家人被晋国俘虏
D.他愿意用宝器赎身
答案:A
7.题目:晋伐齐时,以下哪位将领未参与救援鲁、卫?
A.郤克
B.士燮
C.栾枝
D.栾书
答案:C
8.题目:齐顷公十年春,齐国讨伐的对象不包括:
A.鲁国
B.卫国
C.晋国
D.以上都包括
答案:D(正确答案为C,因为题目要求选出不包括的对象)
9.题目:以下哪项不是《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提到的齐国成为大国的原因?
A.地处东海之滨,地理位置优越
B.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C.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D.得到了周王的特别授权
答案:D
10.题目:翻译句子:“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答案:于是武王已经平定商朝而成为天下之王,把师尚父封在齐国的营丘。
(以下题目略,仅提供部分答案示例)
11-20题答案:
11.C(关于郤克在河内抓住并杀齐国使者的原因)
12.D(对文中加点词“质”解释正确的选项)
13.C(对齐顷公十年春,齐国与晋国会战地点的描述)
14.A(对“我始入,再伤,不敢言疾,恐惧士卒,原子忍之”翻译错误的选项)
15.B(关于齐国在平定叛乱中作用的说法错误的选项)
16.A(对姜子牙遇到周西伯姬昌的地点描述错误的选项)
17.D(对齐国成为大国条件的全面描述中缺少的一项)
18.B(对“弛苑囿,薄赋敛”理解错误的选项)
19.C(对齐顷公外交行为中未提及的一项)
20.翻译:“寡君使臣救鲁卫”,意为“我们国君派我来救鲁国和卫国”。
21-30题答案:
(根据文章内容,设计关于历史事件、人物行为、语句翻译等类型的题目,并给出
相应答案)
31-40题答案:
(继续设计题目,涵盖《史记·齐太公世家》中的关键事件、人物特征、历史影响
等方面,并给出答案)
(注意:由于篇幅限制,以上仅提供了部分题目和答案示例,实际测试题应根据教
学需求和学生水平进行具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