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剧本的情节
第一节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
第二节设计情理兼备的冲突
第三节制造令人捧腹的效果?;剧本是否精彩,需要观众的情绪反应说了算,编剧必须有技巧把故事讲得有创意,有技巧让人物有魅力,让观众的心随着剧情波动,观众开怀大笑或者洒下感动的泪水,悬念、冲突、笑点是一部好的动画剧中常用的必备元素。悬念,把故事讲得扣人心弦,调动观众穿越真实与虚拟,从心理上参与到事件进程中来,给影片足够的想象空间,也诱惑观众持续观影。冲突,是事件发展推进与人物成长变化的内在动力。也是承载影片主题最有力的引擎之一。设计精巧、符合情理又具有典型性、个性化的冲突。创造笑点,是动画片的天然属性,幽默既可轻快娱乐,又能寓教于乐,教化人心,升华情感,还能巧妙讽喻,从另外一个角度针砭时弊,批判假恶丑。;第一节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
悬念不仅让观众好奇,而且牵动观众的情感。有关悬念,希区柯克曾经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场面。另一种方式:你要表现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要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就造成了悬念,牵动着观众的心。故事中的悬念就像放置在剧情发展中的磁石,抓住人们的注意力。而悬念的构成,主要依靠以下条件:①人物命运中潜伏着危机;②生与死、成功与失败均有可能出现,存在两种命运、两种结局;③发生势均力敌而又必须有结果的冲突;④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行动能引起观众在感情上的爱憎;⑤观众对未来事态发展的趋势清楚。悬念的设置技巧包括伏笔、巧合、突转等方式。;第一节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
一、故事开始,埋下伏笔,牵引观众
我们经常在影片中看到某些相似的细节,出现在不同的段落中。这都是剧本的精心安排,会产生对比、呼应等效果。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指的是在剧本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伏笔的主要作用是对情节的发展做事先的说明铺垫,是事情发展的诱因或条件,或安排时间结局。设???伏笔要注意两点:一要含蓄,不要过于直白;二要照应,不要有头无尾。
二、情节发展,巧合发生,高潮迭起
创作中的巧合是利用偶然事件来组合故事情节的一种技巧。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戒讽刺》中提出:“幻设一事,即有一事之偶同;乔命一名,即有一名之巧合。”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第一节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
三、结局突转,出人意料,真相大白
一个好的结尾应该包含两个因素:第一,无论情节的精彩程度,还是故事的内涵体现,结尾都应该有足够的分量压住故事。第二,结尾的设计要掌握好分寸,在观众预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在故事发展的高潮段落,情节经常会出现突然转折,给人深刻的印象。
如果作者创作时能跳出程序化的框框,别出心裁地设计出出人意料的突转,就可以使剧本具备腾挪跌宕、一波三折的情节魅力。“意料之外”虽然是突转最重要的特征,但这种意外应该在“情理之中”。也就是说,不管你的设计转折多么新鲜、特别,都应该是按照故事脉络自然发展而来的,符合剧中人物的心理动机,这个设计绝对是观众的感情能够接受的,顺应观众的期望和心愿。;第一节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
四、整体设计,有总有分,悬疑重重
悬念在故事中的运用一般分为两类:总悬念与小悬念。亦称整体悬念与主要场面中的小紧张格局。总悬念是全剧主要冲突的焦点所在,在故事开始即要提出,并随着冲突上升而不断加强,一直到高潮。它是贯穿全剧的戏剧性结构的情绪支柱。小悬念则属于故事的每一个发展段落或主要场面中出现的局部紧张情势,它起着不断丰富和加强总悬念,并在每一幕或每一场结束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向下一幕或下一场的作用。;第二节设计情理兼备的冲突
剧本创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搭造戏剧性的结构,就是设计“冲突”,有“冲突”才有戏,无“冲突”就没戏。在动画剧本创作中,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律,“主角越容易得到的东西,戏剧价值就越小,而越难以达到的目标,价值也就越大”。剧情发展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主人公实现其目的或者需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通过情节点赋予故事推动力量。这种推动力量实际上就是冲突的设置。因此,情节和冲突是互为支撑的。冲突组成情节,情节体现冲突。冲突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给剧情带来高潮的关键点。如何安排引发矛盾和设置冲突直接影响着作品质量。;第二节设计情理兼备的冲突
一、冲突设置三原则:从低到高、节奏得当、情理兼备
冲突设置是剧本创作的黄金定律,剧本创作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