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重点难点解析试卷.docx
文件大小:39.25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4.25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重点难点解析试卷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

要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1.阅读下列文言文,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正确。

(1)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A.摄:①摄政;②摄服;③摄制;④摄持。

B.加:①加害;②加兵;③加恩;④加急。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故:①所以;②因此;③因此;④所以。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A.尝:①曾经;②尝;③尝;④尝。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A.故:①所以;②因此;③因此;④所以。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而: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递进;③连词,表因果;④连词,表假设。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二、文言文翻译

要求: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敏于事而慎于言。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四、文言文断句

要求:给下列文言文句子断句,并在断句后的括号内标明断句理由。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五、文言文填空

要求:根据上下文,在下列文言文空格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然后知礼乐之不可斯须去身也。(《论语》)

2.(),然后乐学。(《论语》)

3.(),然后能安其学也。(《论语》)

4.(),然后有耻。(《论语》)

5.(),然后有得。(《论语》)

六、文言文综合运用

要求:根据下列文言文内容,回答问题。

1.《论语》中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在《论语》中,孔子提到了“温故而知新”的观点,请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含义。

3.请简述《论语》中关于“仁”的论述,并举例说明。

4.在《论语》中,孔子提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5.请根据《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礼”的理解。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

1.A.摄:①摄政;②摄服;③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