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职业准入测评试卷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现场评估的第一步是?
A.检查生命体征B.确定事件性质C.评估环境安全D.呼叫救援
2.成人胸外按压的频率是?
A.60-80次/分B.80-100次/分C.100-120次/分D.120-140次/分
3.开放气道最常用的方法是?
A.仰头抬颌法B.托颌法C.气管插管D.环甲膜穿刺
4.出血颜色鲜红,呈喷射状,提示?
A.动脉出血B.静脉出血C.毛细血管出血D.内脏出血
5.骨折固定的目的不包括?
A.减轻疼痛B.防止骨折端移位C.促进骨折愈合D.便于搬运
6.对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搬运时应采用?
A.单人搬运法B.双人搬运法C.三人搬运法D.四人搬运法
7.休克患者的体位应是?
A.头低脚高位B.头高脚低位C.平卧位D.中凹卧位
8.烧伤面积的计算中国新九分法,双上肢占体表面积的?
A.9%B.18%C.27%D.36%
9.腹部损伤伴有少量肠管脱出时,现场处理原则是?
A.立即送回腹腔B.用消毒纱布覆盖并包扎C.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并包扎D.用生理盐水冲洗后送回腹腔
10.心跳骤停最常见的原因是?
A.冠心病B.溺水C.触电D.窒息
答案:1.C2.C3.A4.A5.C6.D7.D8.B9.C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包括?
A.先救命后治伤B.先重伤后轻伤C.先排险后施救D.先救后送
2.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有?
A.自主呼吸恢复B.颈动脉搏动恢复C.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转为红润D.瞳孔由大变小
3.包扎的目的是?
A.保护伤口B.减少出血C.防止感染D.固定骨折
4.以下哪些属于骨折的专有体征?
A.畸形B.反常活动C.骨擦音或骨擦感D.疼痛
5.多发伤的特点包括?
A.伤情重B.变化快C.死亡率高D.易漏诊
6.常用的止血方法有?
A.指压止血法B.加压包扎止血法C.止血带止血法D.填塞止血法
7.现场急救的主要技术包括?
A.心肺复苏B.止血C.包扎D.固定E.搬运
8.烧伤患者现场急救的措施有?
A.迅速脱离热源B.保护创面C.镇静止痛D.液体复苏
9.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要点包括?
A.意识状态B.瞳孔变化C.生命体征D.肢体活动
10.创伤患者心理支持的方法有?
A.倾听B.解释C.安慰D.陪伴
答案:1.ABCD2.ABCD3.ABCD4.ABC5.ABCD6.ABCD7.ABCDE8.ABC9.ABCD10.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现场急救时应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
2.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cm。()
3.只要有呼吸,就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4.骨折固定时夹板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
5.单人搬运法适用于伤势较轻、体重较轻的患者。()
6.休克患者应避免搬动,以免加重病情。()
7.烧伤患者应立即用冰袋冷敷伤口。()
8.腹部损伤患者在未明确诊断前应禁食禁水。()
9.心跳骤停后4-6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成功率较高。()
10.创伤患者的心理支持不重要。()
答案:1.√2.√3.×4.√5.√6.×7.×8.√9.√10.×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答:胸外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进行人工呼吸,按压与呼吸比为30:2,如此反复进行。
2.如何判断骨折?
答:骨折专有体征为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出现其中一项即可怀疑骨折。若有外伤史,伤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也应考虑骨折可能,需进一步检查确诊。
3.简述止血带止血法的注意事项。
答:部位要准确,应扎在伤口近心端。压力要适当,以能止血又不影响远端血运为宜。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每小时放松1-2分钟。做好标记,记录上止血带时间。
4.多发伤患者如何进行现场救治?
答: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如心肺损伤等。进行止血、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