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风险管理常考点含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docx
文件大小:72.57 KB
总页数:59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4.33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风险管理常考点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假定某银行2010会计年度结束时共有贷款200亿元,其中正常贷款150亿元,其共有一般准备8亿元,专项准备1亿元,特种准备1亿元,则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约为()。

A.15%

B.20%

C.35%

D.50%

【答案】:B

【解析】本题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不良贷款的金额,再结合拨备覆盖率的计算公式来计算该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步骤一:计算不良贷款金额已知银行共有贷款\(200\)亿元,其中正常贷款\(150\)亿元。因为贷款分为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所以不良贷款金额=总贷款金额-正常贷款金额,即\(200-150=50\)(亿元)。###步骤二:计算贷款损失准备金额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已知该银行共有一般准备\(8\)亿元,专项准备\(1\)亿元,特种准备\(1\)亿元,所以贷款损失准备金额=一般准备金额+专项准备金额+特种准备金额,即\(8+1+1=10\)(亿元)。###步骤三:计算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100\%\)。将步骤一和步骤二中计算得出的不良贷款金额\(50\)亿元和贷款损失准备金额\(10\)亿元代入公式,可得该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0\div50\times100\%=20\%\)。综上,答案选B。

2、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A.建设学习型组织

B.培养开放、互信、互助的机构文化

C.满足所有利益持有者的期望

D.明确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和价值理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A选项“建设学习型组织”,有助于商业银行员工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应对各种业务情况和风险挑战,同时促进知识共享和团队协作,是声誉风险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员工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维护银行良好声誉。B选项“培养开放、互信、互助的机构文化”,这种积极的机构文化能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协作性,使银行内部沟通顺畅,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同时,开放互信的文化有助于银行更好地应对外部变化和挑战,在客户和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是声誉风险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C选项“满足所有利益持有者的期望”,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利益持有者众多且期望各不相同,要满足所有利益持有者的期望是不现实的。商业银行需要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但无法做到完全满足所有人的期望。所以该项不属于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D选项“明确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和价值理念”,清晰的战略愿景和价值理念能为银行的发展指明方向,让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和原则。同时,向外界传达银行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方向,有助于提升银行的声誉和形象,是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综上,答案选C。

3、商业银行在组合风险限额管理中确定资本分配的权重时,不需考虑的因素是()。

A.组合的风险权重

B.组合在战略层面上的重要性

C.经济前景(宏观经济状况预测)

D.当前组合集中度情况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业银行在组合风险限额管理中确定资本分配权重时需考虑的因素。对于B选项,组合在战略层面上的重要性是确定资本分配权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战略层面重要的组合,银行往往会给予更多的资源和资本支持,以保障其发展,所以在确定资本分配权重时必须考量其战略重要性。对于C选项,经济前景(宏观经济状况预测)也会影响资本分配权重。宏观经济状况对不同组合的影响差异较大,在经济前景较好时,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组合可能更有投资价值,银行会相应调整资本分配;而在经济下行时,则可能倾向于更稳健的组合,因此经济前景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对于D选项,当前组合集中度情况同样需要考虑。如果某一组合的集中度较高,意味着风险较为集中,可能面临较大的潜在损失,银行需要根据集中度情况调整资本分配权重,以分散风险。而A选项组合的风险权重并非确定资本分配权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资本分配权重的确定主要围绕与组合的战略地位、宏观经济影响以及风险分散等相关因素,组合的风险权重通常是在其他风险计量过程中使用,并非确定资本分配权重的直接考虑因素。综上,答案选A。

4、缺口分析是衡量利率变动对银行当期收益的影响的一种方法。当某一时段内的负债大于资产(包括表外业务头寸)时,就产生了负缺口,即(?),此时,市场利率上升会导致银行的净利息收入(?)。

A.资产敏感型缺口,上升

B.资产敏感型缺口,下降

C.负债敏感型缺口,上升

D.负债敏感型缺口,下降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