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考前冲刺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以下诗句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B.意欲捕鸣蝉,忽而闭口立——袁枚
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苏轼
D.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诗句作者的了解。在古代文学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意欲捕鸣蝉,忽而闭口立”作者是袁枚;“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作者是李白。而“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作者是刘禹锡,不是苏轼。
2、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天,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失业的落寞回到家门口,我再三努力也没能让微笑浮现在脸上。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遇到各种失意落寞,但是,它会被时间磨砺成我们的回忆,我们仍然有能力去爱。
①我抱起女儿,脸上自然而然就露出了微笑,心里也溢满了爱
②我轻轻地亲了女儿的脸颊,心想,我再也不会惧怕这艰难时刻了
③瞬间,我感觉不那么累了,身体的疼痛与心里的凄苦在女儿的拥抱中消散得无影无踪,幸福赶跑了一切悲伤
④那一刻,我知道,我还可以通过其他努力让生活慢慢变好;那一刻我知道了,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爱
⑤当我打开门的瞬间,女儿兴奋地向我跑来,她大喊着“爸爸”扑到我身上,小手搂紧了我的脖子
A.⑤①③④②
B.④⑤③②①
C.⑤④①③②
D.④②⑤①③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句子的衔接。首先,⑤句描述女儿向“我”跑来的情景,应为首句。接着①句写“我”抱起女儿并露出微笑,③句说明此时“我”的感受,④句表达“我”的感悟,最后②句写“我”的想法。整个排序符合事情发展的逻辑和情感变化,A选项最为恰当。
3、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