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考前冲刺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插茱萸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B.科举制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明朝的科举考试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C.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D.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中,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文化常识。A选项中,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等,但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不是端午节的。B选项对科举制的介绍准确。C选项关于征辟制度的表述无误。D选项对兄弟行辈排行的说明正确。综上所述,答案选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雄浑壮美的交响乐,那么中华节日文化便是其中一组亮丽的乐章。
B.竞聘考核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对于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干部,的确会感到很大的压力。
C.最近,为我校年事已高的张老师体检的医生惊奇地发现,他患了多年的心脏病竟然不治而愈了。
D.许多相声迷十分推崇郭德纲,因为不仅他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层百姓表演的热心。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句子语病的判断。A选项逻辑清晰,语句通顺,没有语病。B选项主客倒置,应是干部对改革感到压力,而非改革对干部感到压力。C选项“不治而愈”用词不当,心脏病一般不能轻易自愈。D选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应放在“他”之后。综上,A选项是正确的。
3、下列诗词中据写夏天的是()
A.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B.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诗词所描绘季节的理解。A选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藕花盛开通常在夏天。B选项“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C选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的是白露时节,是秋天。D选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落叶萧萧是秋天的景象。综合判断,A选项描写的是夏天。
4、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借代)
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比拟)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设问,比喻,夸张)
D.东风夜放花千树。(比喻)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借代手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用“江山”“文字”代指国家大事和激奋的文字。设问、比喻、夸张手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问有答是设问,把“愁”比作“一江春水”是比喻,“一江春水”又体现夸张。比喻手法,“东风夜放花千树”把焰火比作千树繁花。而“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运用的是比喻,不是比拟。所以答案是B选项。
5、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B.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好的歌手了。
C.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D.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睁开了眼。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别。A、B、D选项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人的动作和情感。C选项运用的是比喻,把水晶里包含的景象比作地毯上的小团花。所以答案是C,它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
6、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机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