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股权激励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docx
文件大小:30.67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5.38千字
文档摘要

股权激励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0引言

股权激励为上市公司治理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进一步激发管理层与核心员工的经营动机,助力企业价值的创造。但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在实际应用情境中略有差异。截至2023年,A股已有2929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措施,同期共有118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员工持股计划。尽管股权激励已成为多数上市公司完善长期激励机制的常态化手段,其类型、覆盖对象及实施深度仍存在显著分布差异

现有研究多聚焦于高管股权激励的绩效效应,对研发人员与其他骨干员工的差异化激励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研究选取2020—2023年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高管层的股权激励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系统纳入核心员工激励变量,分析二者在提升公司创新能力与财务绩效方面的差异化效应。本研究通过构建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并采用多重稳健性检验方法,系统考察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与传导机制,旨在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优化差异化激励制度设计提供严谨的实证依据与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1文献综述

近年来,学术界对关于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展开了大量研究,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股权激励的正向激励效应上。刘娇娆指出,科创板企业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能显著提升研发投入与业绩表现。赵雪梅和卢洁妤2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赵丽和路一凡[3]发现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不仅能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还能改善公司ESG表现。李延喜等[4]基于大样本实证指出,高管期权激励能够激发管理层的风险承担意愿,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李振杰和孔玉[5则从内部控制与分析师关注角度论证了股权激励对公司环境治理绩效的中介效应。此外,周莎和刘国城[研究表明,高管薪酬激励与内部控制质量双轮驱动下,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提升。吴秋生和师俏7发现,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能够加速新品质生产率增长。牛红丽等8则通过机器学习方法验证了经理人能力与报酬对绩效的预测作用。王婧和毛蕴诗的行业研究进一步强调,技术人员参与股权激励对企业盈利与创新双重提升尤为显著。

也有学者对股权激励的边际效益和潜在风险提出警示。冷雪蕊等[通过比较股权激励与限制性股权的契约要素,认为在激励方式和对象设计不当时,激励效应易被稀释,难以有效抵御经营风险。董岳磊则指出,单一股权激励模式可能导致管理层追逐短期股价,忽视公司长期价值创造,需要复合式激励工具的配合使用。

此外,从激励主体差异视角出发,部分研究探讨了高管与核心技术人员激励的不同效果。刘宗奇和张艺雯[12]在宇通客车案例中发现,仅向高层管理人员授予股权不足以促进技术创新,需同步对技术骨干实施差异化激励。王婧和毛蕴诗也提到,大股东适度集中可以强化监督,但若过度集中又可能抑制管理层创新动力[9]

现有研究普遍证实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现有激励机制仍存在方案同质化、边际效应递减以及适用主体异质性考量不足等局限性。后续研究应拓展以下方向:在更广的样本跨度和更长的时间维度上,通过引入财务杠杆、营运效率及公司治理结构等中介调节变量,构建多维度绩效评价框架,以系统揭示股权激励的内生作用机理及其最优适用条件。

2研究设计

2.1研究假设的提出

由于企业所有权与实际经营权的分离,以及股东与管理层的信息非对称性,使得企业管理行为呈现出奢侈浪费、经营绩效显著降低的现象。股权激励能够有效地缓解管理层问题带来的潜在损失,防止管理者的短期决策,提升管理者及核心员工的工作热情,并将他们与公司的前途紧密相连,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行股权激励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财务业绩。因此,提出研究假说:股权激励对于企业的财务绩效有积极的作用。

2.2模型设计

为了对股权激励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构建了下面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公式为

Yit=α0+α1X1it+α2X2it+α3X3it+α4X4it+α5X5it+

式中,Yit?为第i家企业在χt?年的净利润率;为股权激励水平;控制变量包括财务杠杆、资产周转率、企业规模、股东集中度、高管人数。

模型控制变量及其选取原则:

(1)财务杠杆。适当的融资可以丰富企业的资金流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而单独使用财务杠杆则会使企业承担更多的财务负担,因此,本文采用了财务杠杆这一控制变量(X2)。

(2)资产周转率。企业的资本流动反映了企业的资本运作效率,企业的资本流动速度越快,企业的财务业绩就越好,所以本文将其作为控制变量(X3)。

(3)企业规模。具有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能够有效地降低其运营费用,但由于企业规模的变化,其总资产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本文选取企业规模为控制变量(X4)。

(4)股东集中度。股东结构可能影响股权激励的有效性,股东集中度过高可能会使股东与管理层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