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数据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ocx
文件大小:30.57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5.99千字
文档摘要

大数据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0引言

大数据的到来给传统财务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面临着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大企业都不敢对财务管理有所懈怠,不断提升企业财务分析水平,提高效率和质量,赢得市场核心竞争优势。财务分析虽存在已久,然而由于传统的财务分析工作数据的数目以及处理方式都十分局限,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带来的帮助还远没有体现出来,大数据为企业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不可小的挑战,传统财务所体现出的弊端被大数据的优势所弥补,为财务分析创造提了新的环境。企业想要把握时代机遇,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就不得不重视企业内部的财务分析工作,要精准把握财务分析中的每一项漏洞,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选择性地择取对策,着力做实财务分析,推进财务分析早日实现全面智能化[1-2]

1文献综述

国外在大数据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领域[3]

(1)基础理论探索。这一领域的研究深人探讨了大数据的起源与发展、核心概念及其特征、基本架构,以及大数据的意义和对各领域的影响。

(2)技术层面的深入分析。在大数据技术研究中,数据存储与分析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积极掌握大数据技术,以期通过分析海量数据来获取有价值的情报。大数据技术的研究与现有技术基础紧密相连,例如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等。

(3)应用领域的广泛探索。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信息覆盖了生活的各个层面,其应用范围也极为广泛。当前的研究热点包括“数据可视化”“信息传播”和“社交媒体”等领域,并且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零售、建筑、金融和医疗等多个行业。

我国在大数据技术领域的发展与时代同步,积极推进相关研究。2012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对海量数据存储技术、智能移动终端、云计算平台及相关技术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学术界对大数据的关注度随之增加,计世资讯将2011年定为中国大数据发展的起点。自西方大数据研究热潮兴起以来,中国的研究也逐渐与国际接轨。2012—2013年,在对大数据理论基础有了充分理解之后,研究开始向企业应用层面拓展。2014年至今,大数据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文献数量显著增长,研究内容也变得更加精细化。大数据技术在中国迅速发展,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也在不断深化[4]

综上所述,随着大数据的兴起,其在各个领域,包括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学者已经开始探索大数据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但目前大数据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还不够广泛,特别是在财务分析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有限。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研究空白,通过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传统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以期最大化地发挥大数据的潜力和效率。

2传统模式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2.1数据源存在局限性

传统财务分析主要依赖于企业内部的财务报表和会计核算数据,这些数据大致可分为3类:存储于财务软件中的电子数据、纸质形式的原始凭证及财务数据间的逻辑联系。这些数据大多为企业内部的结构化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受限于数据量小和时效性差。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源的不完整性限制了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面分析,仅基于有限的数据无法科学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此外,仅依赖这些静态数据,企业难以对未来发展态势做出科学的预测

同时,由于企业间信息的封闭性,获取行业其他企业的内部数据变得困难,能够获得的数据主要限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在数据资源受限的背景下,企业难以客观准确地评估自身的发展态势,数据源的不足也成为阻碍财务分析规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2.2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单一性

在大数据时代尚未全面到来之前,企业财务人员在评估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时,常常仅采用单一的财务分析方法,导致分析指标单一,缺乏综合性。这种局限性可能导致财务报表误导管理者,从而做出不当决策,不利于企业的稳健发展。常用的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均存在此类缺陷。这些方法主要基于企业历史数据,其时效性和准确性往往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此外,这些分析方法主要关注定量分析,而忽视了定性分析的重要性,这无疑增加了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这种局限性不仅可能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决策,还可能影响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5]

2.3复合型财务分析人才欠缺

在当今时代,全球范围内财务分析人才的短缺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对行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随着会计专业改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预示着未来大数据技术与会计专业将实现深度融合。会计专业人员不仅要通过持续学习来丰富和巩固自己的专业技能,还需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实时监控企业各部门的运作情况。对于企业而言,财务人员的角色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管理,而是扩展到企业各领域的综合管理者[6]

然而,培养具备高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并非一蹴而就。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