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欧洲首富成功三原则.pdf
文件大小:155.49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7.64千字
文档摘要

在今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中,德国零售商阿尔布莱希特兄

弟以230亿美元和181亿美元资产分列第3名和第14名,并蝉联为欧洲首富。

那么他们是如何苦心经营,由不见经传的食品店主演变为海内外赫赫有名的零

售业巨商的呢?

历经磨难

上世纪20年代初,卡尔和泰欧·阿尔布莱希特相继出生于德国埃森市郊的小

镇舍内贝克。兄弟俩自幼家境贫寒,作为鲁尔煤矿工人的父亲早年因尘肺病失

去了工作,母亲只好在市郊矿工生活区开办了一家食品小店,以补贴家用。生

活的窘迫使得兄弟俩十几岁便结束了学业,早早走上谋生之路。一家人的生活

刚有起色,但二战的爆发又中断了他们的平静生活,兄弟俩相继被征入伍,一

直到1945年才从战俘营返回故乡。

当时国内市场百业凋零,兄弟俩四处求职,却屡屡碰壁。适逢不久后母亲辞

世,于是他们接管了母亲留下的那间窄小的食品店。由于资金拮据,对于这家

小食品店他们根本没有能力进行修缮,只能出售一些饮料、罐头等本小利薄的

商品,惨淡经营。他们不断谋求生意的扩展,但一直苦无良策。

峰回路转

一个偶然机会成了卡尔和泰欧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一天,当他们路过当地

一家商店时,发现进出购物的人络绎不绝。出于好奇,他们浏览了店门前的促

销广告,其做法是:购物时附赠优惠券,年底凭优惠券可按原累计购物金额的

3%免费领取等值商品。原来人们是冲着年底赠物而来的,兄弟俩由此得到了

启发。但他们并没有盲目模仿,而是进行了深入思考:如果年底物价上扬,顾

客手中的优惠券就会贬值。进一步说,如果商家无力兑现,优惠券无异于空头

支票。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决定推出更为稳妥的即时让利对策,宣布凡店内出

售的商品在当地最低价格的基础上再减价3%,并承诺如达不到上述价格水平,

可向商店索回差价,商店还将提供奖励。从此,兄弟俩的小店人头攒动,每天

的营业额翻了几番,他们的创业取得了成功。

20世纪60年代全球零售业进行了新的整合,兄弟俩预感到新型折扣零售业

的前景不可限量,进而发现了自己的使命。1962年,他们在多特蒙德开办了第

一家取名为阿尔迪(ALDI)的折扣商店,它分别取自阿尔布莱希特(Albrecht)

和折扣(Discount)的前两个字母,体现出他们投身折扣零售业的理想。此后,

阿尔迪坚持服务大众的经营原则,加上提供的商品质优价廉,不仅低薪阶层对

此情有独钟,甚至连一部分中产阶层也大加青睐。据统计,目前德国75%的

居民经常在阿尔迪采购。

诚实守信

恪守诚信的原则一直被阿尔布莱希特兄弟奉为圭臬,这主要体现在阿尔迪同

顾客及供货商公平无私的关系上。

首先是保证商品宁缺勿滥。阿尔迪选择供货商的标准是既看价格,更重质量。

凡厂商的供货阿尔迪均定期提交给德国质量监督权威机构“商品检验基金会”

检测,除得分良好的予以认可外,其余即使得分合格也不会得到定单。新产品

接受定货后,首先要在部分商店进行至少3个月的试销,得不到顾客赏识,同

样会被除名。

其次是质量控制十分严格。商店平日注重对商品的抽样检查,经常让品尝师

蒙上眼睛品尝出售的食品,发现问题即对厂商提出警告。质量出现问题比较严

重的,阿尔迪则解除收购合同并索赔损失,因而供货商不敢在质量上有丝毫懈

怠。同时,为了企业的形象,外观稍差一些的商品阿尔迪从来都不摆放到货架

上,像顾客挑剩的水果、蔬菜、面包等,每天关门后均作为垃圾倒掉。至于顾

客对所购的商品不满意,不用做出任何解释,阿尔迪均予以退货。

再者是信守诺言,以诚取信。阿尔迪曾提出,在原来价格水平上,只要成本

下降,就继续对顾客让利销售。每当厂商降低供货价格时,阿尔迪不等新货上

架,就马上更换原有商品标价,宁可承受存货高价低卖的损失,也要兑现让利

于消费者的承诺。

对于大多依赖阿尔迪而生存的供货商,阿尔迪同样以诚相待。除了对质量稍

显“苛刻”外,阿尔迪没有任何额外的要求和追加协议,而且从不拖欠货款。

因而,阿尔迪与消费者和供货商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之上的。这样,

在阿尔迪购物没人会考虑质量和价格问题,与阿尔迪交易同样不用担心违约。

久而久之,公众对阿尔迪的普遍印象自然是诚实公道、可信度高。

以简驭繁

阿尔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简单化的经营原则。二次大战之后的一个时期,

德国国内的商店普遍供应短缺。经济复苏后,当其他零售商纷纷扩大花色品种

以迎合市场需求时,阿尔迪并没有随波逐流。因为多年来品种匮乏并未影响阿

尔迪赚钱,况且扩大品种则意味着要面对日益增多的厂商,管理复杂程度的加

大是不言而喻的。为此,阿尔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