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一、方案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技术人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发挥工程技术人才的作用,提高工程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工程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特制定本工程技术人员评级方案。
二、评级原则
1.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评级工作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每位工程技术人员的评级结果真实、客观。
2.分类、分等、分级原则: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贡献,将其分为不同类别、等级和级别。
3.动态管理原则: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表现和行业发展趋势,对评级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4.激励与约束并重原则:在评级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又要强化约束机制,促使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评级对象
本评级方案适用于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在职人员。
四、评级条件
1.具有国家承认的工程技术类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
2.在工程技术岗位工作满2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
3.能够胜任本职工作,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
4.无违法违纪行为。
五、评级类别
1.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专业领域和职责,分为建筑、土木、机电、电子、自动化、计算机、材料、能源、环境、化工、医药、交通运输等类别。
2.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工程技术项目的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
六、评级等级
1.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助理研究员)
2.中级职称:工程师(研究员)
3.高级职称:高级工程师(高级研究员)
七、评级流程
1.报名:符合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員,向所在单位提出评级申请。
2.审核评定:单位对申请人员进行审核,确定是否符合评级条件。
3.资料审核:对申请人的学历、职称、业绩等资料进行审核。
4.专家评审:成立评审委员会,对申请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工作业绩等进行评审。
5.公示: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6.发证:对通过评审的申请人,颁发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八、动态管理
1.评定周期: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周期为3年。
2.重新评定:在评定周期内,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工作业绩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可申请重新评定。
3.降级: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工作业绩等不符合相应级别要求的,可予以降级。
4.撤销: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在有效期内,如有违法违纪行为,可予以撤销。
九、附则
1.本方案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解释。
2.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评级方案旨在为我国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评级体系,激发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希望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工程技术人才认真贯彻执行,共同推动我国工程技术事业的发展。
第2篇
一、方案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技术人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特制定本评级方案。
二、评级目的
1.建立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人员评级体系,提高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激励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我国工程事业贡献力量。
3.促进工程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4.为企事业单位选拔、培养和使用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依据。
三、评级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评级过程公开透明,确保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都能公平参与。
2.分类分级原则: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业绩等因素进行分类分级。
3.实事求是原则:以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实际为依据,客观评价其能力和业绩。
4.动态管理原则: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行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评级标准和办法。
四、评级对象
本评级方案适用于我国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中的工程技术人员。
五、评级体系
1.评级类别
(1)初级工程师: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
(2)中级工程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承担技术项目,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
(3)高级工程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主持和指导技术项目,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工程技术专家:在工程技术领域具有较高造诣,能够引领行业发展,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2.评级标准
(1)初级工程师:
1)学历要求: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
2)工作年限要求:从事工程技术工作1年以上;
3)专业技能要求: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
(2)中级工程师:
1)学历要求:具备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