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规程.docx
文件大小:121.4 KB
总页数:40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1.37万字
文档摘要

Q/LB.□XXXXX-XXXX

PAGE14

ICS

91.010.01

CCS

P09

团体标准

T/CASMESXXX—2025

FORMTEXT?????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规程

RegulationsforClassificationandControlofSafetyProductionRisksinConstructionEnterprises

(征求意见稿)

xxx-xx-xx发布

xxx-xx-xx实施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

STYLEREF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T/CASMESXXX—2025

PAGE15

STYLEREF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T/CASMESXXX—2025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持续改进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JGJ5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住建部令第37号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住建部《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建筑施工企业constructionenterprise

指从事建筑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有关活动的企业。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themoredangerouspartofthesub-project

指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分部分项工程。

保证项目assuringitems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项目中,对施工人员生命、设备设施及环境安全起关键性作用的项目。

一般项目generalitems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项目中,除保证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

基本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应分别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组织领导机构,明确成员组成以及职责、目标与任务,全面负责企业和项目部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和保障等工作。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安全培训计划,按照公司、项目和班组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企业、本工程项目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登记台账、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有关记录文件。

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奖惩制度,对风险分级管控的运行进行目标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工作程序和内容

风险点确定

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点的划分应包含《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所涉及的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5.1.1.2对操作及作业活动风险点的划分,应涵盖建筑施工活动全过程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建筑工程项目应包含《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所涉及的作业活动。

风险点排查

5.1.2.1建筑施工企业应组织对施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及后果和区域位置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填写《风险点登记台账》(参见附录A)。

5.1.2.2风险点排查应按施工工艺流程的阶段、场所、设备、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组合等进行。

危险源辨识

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宜采用以下两种常用的辨识方法:

a)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A)进行辨识。

b)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

辨识范围

应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风险点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包括:

a)建筑施工基础、主体、装饰全过程;

b)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c)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d)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e)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f)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g)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辨识实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