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结构力学
焊接结构力学–绪论
焊接技术在工业部门中应用的历史并不长,但其发展却非常迅速。短短的几十年中,焊接已在许多工业部门的金属结构中,如建筑钢结构,船体,铁道车辆、压力容器等几乎全部取代了铆接。此外,在机械制造业中,以往由整铸整锻方法生产的大型毛坯改成了焊接结构,目前,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生产的焊接结构占到钢产量的45%。
绪论–焊接结构的特点
与铆接、螺栓连接的结构相比较,或者与铸造锻造的结构相比较,焊接结构有下列特点(优点):
1、焊接接头强度高
铆接、螺栓连接的结构,要在母材上钻孔,削弱了工作截面,强度下降约20%
焊接;接头强度可达到与母材等强度甚至高于母材强度。
?2、焊接结构设计灵活性大,主要表现在:
①焊接结构的几何形状不受限制:如铆、铸、锻等方法无法制造空心结构,焊接则可以;
②结构的壁厚不受限制:两被连接构件的壁厚可以相差很大,薄厚均可;
③结构的外形尺寸不受限制:对大型结构可分段制成部件,现场组焊、锻、铸、工艺则不允许;
④可利用标准或非标准型材组焊接成所需要结构,段结构重量减轻。焊缝减少;
⑤可与其它工艺方法联合使用:铸—焊锻—焊栓——焊冲压—焊接等联合的金属结构;
⑥可实现异种材料的连接:同一结构的不同部位可按需要配置不同性能的材料,做到物尽其用。
3、焊接接头密封性好
气密性,水密性均优于其它方法,特别是在高温,高压容器上,只有焊接接头才是最理想的连接形式。
4、焊前准备工作简单
由于近年来数控精密气割设备的发展,对于各种厚度或形式状复杂的待焊接,不必预划线就能直接从板料上切割出来,一般不用再机械加工就可投入装配焊接。
5、易于结构的变更和改型
铸造—铸型(木型)
锻造—开模具周期长、成本高
焊接、则快速、简便、投资少
6、适用于制作大型或重型、结构简单而且是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产品结构
结构大简单批量小焊接占优势
结构小复杂批量大铸锻占优势
7、成品率高
一旦出现缺陷,可以修复、很少产生废品。
焊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缺点):
1、存在较大的焊接应力和变形
焊接(局部加热)—内应力—变形—工艺缺欠—承载能力(刚度、强度、稳定性)下降—尺寸精度,尺寸稳定性下降—校形—增加工作量—增加成本
焊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缺点):
2、对应力集中敏感
焊接结构具有整体性,其刚度大,焊缝的布置、数量和次序等都会影响到应力分布,对应力集中敏感,而应力集中是疲劳,脆断等破坏的起源,因此在焊接结构设计时要妥善处理。
3、焊接接头的性能不均匀
焊接金属是由母材料和填充金属在焊接热作用下熔合而成的铸造组织,靠近焊接金属的母材(近缝区)受焊接热的影响,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谓之热影响区),因此,焊接接头在成分,组织和性能上都是一个不均匀体,其不均匀程度远远超过了铸、锻件,这种不均匀性对结构的力学行为,特别是断裂行为有重要影响。
二、焊接性分析
焊接作为一种制造技术或生产手段,其目的是要获得具有优异的连接质量和优秀的使用性能的产品(或构件)。但是由于焊接过程的复杂性和众多的影响因素、非线性问题,瞬时作用以及温度的相关性效应等等,使得要正确描述在各种情况下产生的焊接变形和焊接残余应力,准确把握产品质量变得非常困难。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采用焊接性的概念。作为一个分类系统,它在考虑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的影响方面有一定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已经有可能将焊接性分解为热学、力学,显微结构等过程,从而降低了焊接性各种现象的复杂性。
1、构件焊接性
与焊接冶金课程中介绍的,“材料焊接性”的概念相比,构件焊接性含义更广泛,它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材料的焊接适应性”、“设计的焊接可靠性”和“制造的焊接可行性”。
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是焊接性的多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冷、热裂纹、影响使用性能并妨碍制造过程。
2、影响焊接性的因素
根据上述分类,可将影响焊接的因素按下面的方式分类:
从狭义上来说,焊接性可理解为所需求的强度性能、焊接接头的强度受到化学分成或温度循环等主要影响因素的支配,而这些因素又受到如焊缝类型,或预热温度等的影响,强度行为可用一些主要的或物理特征值来描述,而这些特征值又可能涉及另一些次要的或工艺的特征值,下图为一张仅限于影响强度性能的不完全的可变因素图,由此,可看出“焊接性”的复杂性。
焊接过程涉及到热学、力学、金相学等多方面知识,将焊接性分解成温度场、应力和变形场、显微组织状态场,这对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的数值分析处理很有价值。
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