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安全工作个人总结
在过去的工作周期中,我始终将社区安全工作作为核心任务,以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为目标,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安全防范措施的实施。现从工作回顾、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及未来工作计划等方面,对社区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一、工作回顾
(一)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居民安全意识
1.多样化宣传形式
为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我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活动。利用社区公告栏、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平台,定期发布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诈骗、防溺水等安全知识。全年累计张贴安全宣传海报200余张,在社区微信群推送安全提示信息500余条,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安全知识推文80余篇,覆盖社区居民超5000人次。
2.开展专题讲座与演练
联合消防、公安等部门,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4场,邀请专业消防员为居民讲解火灾预防、逃生自救等知识,并现场演示灭火器、消防栓的使用方法;举办防诈骗知识讲座3场,邀请民警结合实际案例,剖析常见诈骗手段及防范方法,有效提升了居民的防诈骗意识。同时,组织开展消防应急演练3次、防震减灾演练2次,参与居民达800余人次,让居民在实践中掌握应急逃生技能。
(二)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
1.常态化排查机制
建立健全社区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机制,每周联合社区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对社区内的居民楼、商铺、幼儿园、养老院等重点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内容涵盖消防设施设备是否完好、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电气线路是否规范、燃气使用是否安全等方面。全年累计开展安全检查12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600余人次,检查各类场所800余家次。
2.隐患整改落实
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建立详细的隐患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对于能立即整改的隐患,督促相关责任人当场整改;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下发整改通知书,定期跟踪整改进度。全年共排查出安全隐患150处,已整改145处,整改率达96.7%。例如,针对部分居民楼楼道内堆放杂物、电动车违规充电等问题,通过多次上门劝导、集中清理等方式,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三)完善安全管理机制,落实安全责任
1.责任体系建设
协助社区制定并完善《社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明确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等各方的安全管理职责,建立起“社区-网格-楼栋”三级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与辖区内的商铺、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120份,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
2.应急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社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救援队伍,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配备灭火器、应急照明设备、急救药品等应急物资,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全年妥善处理各类安全突发事件5起,均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安全工作合力
积极与消防、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期间,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社区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例如,在春节前夕,联合消防部门对社区内的烟花爆竹销售点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居民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在夏季,联合公安部门开展防溺水安全巡查,对社区周边的河流、池塘等危险水域进行重点监控,有效预防了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居民安全意识淡薄
尽管开展了大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但仍有部分居民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例如,部分居民在楼道内堆放杂物、私拉乱接电线,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劝导置之不理;一些老年人容易轻信电信诈骗信息,防范意识较弱。
(二)安全隐患排查存在盲区
社区内老旧小区较多,基础设施老化严重,部分安全隐患隐蔽性较强,排查难度较大。例如,一些老旧居民楼的电气线路老化,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但由于线路铺设复杂,难以全面排查和整改。此外,随着社区的发展,新出现的共享电动车乱停乱放、快递驿站消防安全等问题,也给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安全管理力量不足
社区安全管理工作任务繁重,但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且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等安全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导致部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同时,社区安全管理经费有限,在安全设施设备更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
(四)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制定了应急预案并组织了演练,但在实际应急处置过程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应急救援队伍在应对复杂突发事件时,协同配合不够默契,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准确;部分居民对应急逃生路线不熟悉,在演练中存在慌乱现象,影响了应急处置效率。
三、改进措施
(一)深化安全宣传教育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