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参观活动全流程解析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活动前期准备
02
实地参观流程
03
气象观测项目体验
04
互动交流环节
05
安全保障措施
06
后续跟进机制
01
活动前期准备
参观人员分组安排
按照专业领域、兴趣爱好、参观目的等因素分组,每组10-15人,并指定一名组长。
分组原则
提前一周公布分组名单,方便成员间相互了解和沟通。
分组名单
组长负责协调本组成员的参观进程,确保成员安全、有序地完成参观任务。
组长职责
气象知识预习清单
气象基础知识
气象灾害防范
气象仪器介绍
气象观测规范
包括气象观测、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常见气象观测仪器的种类、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习气象灾害的种类、预警信号、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了解气象观测的规范和要求,确保在参观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
安全协议签署流程
明确参观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在参观过程中遵守气象站的安全管理规定。
签署目的
签署流程
签署后要求
参观前,由气象站负责人或安全主管向每组组长发放安全协议,并详细解释协议内容。组长确认无误后,代表本组成员签署协议。
签署完安全协议后,参观人员需严格遵守协议中的各项规定,如有违反,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取消参观资格等处罚。
02
实地参观流程
签到与导览时间节点
集合签到
在气象站入口处集合,进行签到并领取参观指南。
01
导览时间安排
按照预定计划,由导览员带领参观,确保按时到达各个参观点。
02
节点时间控制
在每个参观点设定停留时间,以便充分了解和观察气象设备。
03
核心设备分布路线图
包括气温、湿度、降水、风等常规观测设备的位置和观测方法。
观测场设备布局
介绍雷达和卫星在气象观测中的作用,以及数据接收和处理流程。
雷达与卫星接收设备
展示气象预报制作和发布的设备,如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等。
预报中心设备
气象员讲解内容框架
气象基础知识
气象预报与预警
观测设备操作与原理
气象与日常生活
简要介绍气象学的基本概念、气象要素和气象观测的意义。
详细说明观测设备的操作方法、测量原理和数据获取方式。
介绍气象预报的制作流程、预警信号发布及防御措施。
阐述气象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气象信息。
03
气象观测项目体验
基础仪器操作演示
风向风速仪
温度计
湿度计
气压计
用于测量风向和风速,通常安装在气象站的高处,具有自动记录和传输数据的功能。
用于测量气温,常见的是百叶箱式温度计,可以免受太阳辐射和外界空气流动的影响。
用于测量空气湿度,常用的有干湿球湿度计和毛发湿度计等。
用于测量大气压力,包括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等。
实时数据记录方法
观测时间记录
每次观测需记录具体的时间,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02
04
03
01
数据整理与归档
观测结束后,及时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方便后续的分析和使用。
数据准确记录
观测时需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误差和异常数据的出现。
数据保密与分享
观测数据应妥善保管,防止泄露和篡改,同时应与其他气象站和相关部门进行分享和交流。
天气现象模拟实验
降雨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降雨过程,了解雨滴大小、分布和降雨强度等特征,以及降雨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雷电模拟实验
利用放电设备模拟雷电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加深对雷电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雾、霾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雾、霾的形成和扩散过程,了解其对能见度和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和防护。
气象灾害模拟实验
模拟台风、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发生过程,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04
互动交流环节
专家答疑问题预设
气象站是为了观测、记录、分析和研究气象变化而设立的,主要观测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气象站的作用是什么?气象站主要观测哪些气象要素?
气象数据主要通过各种气象仪器进行采集,然后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到气象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气象数据是如何采集和传输的?
气象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数值预报模式以及预报员的经验和分析综合制作而成的。
气象预报是如何制作的?
气象播报模拟实践
气象小主播评选
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气象播报模拟实践,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小主播。
03
通过竞赛形式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气象知识,增强他们的气象意识。
02
气象知识竞赛
模拟气象播报流程
让孩子们模拟气象播报员的角色,通过模拟流程了解气象播报的全过程。
01
活动反馈问卷设计
活动内容满意度调查
了解孩子们对活动内容、形式和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以便更好地改进和优化活动。
气象知识掌握情况反馈
孩子们对气象站和气象工作的看法
通过问卷了解孩子们在活动中对气象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评估活动效果。
收集孩子们对气象站和气象工作的看法和建议,以便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