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一、字音字形
1.重点生字词
2.多音字
3.形近字
二、词语解释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热忱:热情。忱,情意。
鄙薄:轻视。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引申为缺乏热情,对事情不关心。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精益求精:好了还追求更好。益,更。干涸:干枯,没有水。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溜达:散步,闲走。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张扬: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宣扬。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沉默寡言:形容人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地方。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惊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文学常识
1.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2.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
4.“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的文体,多记事陈情。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尺牍文传统。一般讲究谋篇布局,文质兼美。
四、语法知识
1.形容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等。“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状态形容词”,前面不能加“很”“非常”等程度副词进行修饰。
2.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是构成矛盾关系的反义词。这类反义词没有中间现象,非此即彼。如“动—静”“有—无”“是—非”“成功—失败”等。
相对反义词是构成反对关系的反义词。这类反义词有既非此、亦非彼的中间现象,否定一方,不能肯定另一方。如“大—小”“长—短”“美—丑”“赔—赚”“上—下”等。
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
3.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指的是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词语的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
褒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表示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如“英明”“英雄”等词含褒义感情色彩,“狡猾”“腐败”等词含贬义感情色彩。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的感情色彩的,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这种词称为中性词,如“发动”“保护”“结果”“害怕”等。
词语的感情色彩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爱憎感情和褒贬评价。使用词语,特别是使用同义词,不仅要弄清词的意义,对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还要分清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用,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在通常情况下,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褒扬、喜爱、尊敬等感情,要用褒义词;表示贬斥、憎恶、鄙视等感情,要用贬义词。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起到讽刺或幽默的效果,可以采用“说反话”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用褒义词表示的是贬义,用贬义词则表示的是褒义。
五、文言词句积累
1.重点词语
诫(告诫、劝勉)子书(书信)
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非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明(明确、坚定)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
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淫慢(放纵懈怠)则不能励(振奋)精
险(轻薄)躁则不能治(修养)性
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
遂成枯落(于是,就)
非淡泊无以明志(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2.词类活用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古今异义
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缓慢)
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4.一词多义
之:
①夫君子之行(助词,的)
②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以:
①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介词,用来)
志:
①非志无以成学(立志)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
学:
①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