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来源
为引领我省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填补“江西绿色生态竹笋”的标准空白,支撑我省竹笋企业开展“江西绿色生态”品牌认证,由江西绿色生态品牌建设促进会提出并制定该标准。
二、起草小组
该标准由江西绿色生态品牌建设促进会提出并归口。标准起草小组主要由奉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奉新县澡溪乡下保村委会、奉新汉良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奉新县仙宝梯田有机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组成。
三、标准先进性分析
本标准遵循DB36/T1138-2019《“江西绿色生态”品牌评价要求》的要求,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协同、质量引领四个一级指标入手,设计对应的二级指标。其中,“质量引领”属性的二级指标来源于相关企业的竹笋产品多次检测结果和现行标准的比对结果,通过比对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省内相关企业的意见和生产现状总结出竹笋产品质量优势和指标先进性。
3.1质量引领属性
本标准的先进性在于:
本文件规定的单笋重量和笋长度符合GB/T30762-2014《主要竹笋质量分级》中一级的等级标准,污染物限量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符合NY/T1048-2021《绿色食品笋及笋制品》中污染物限量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要求。详见表1。
表1“江西绿色生态竹笋”的指标先进性分析
项目指标
国家标准
(GB/T30762-2014
《主要竹笋质量分级》)
行业标准
(NY/T1048-2021《绿色食品笋及笋制品》)
“江西绿色生态”团体标准
单笋重量/(g)
一级要求:
春笋:500~1500
冬笋:250~750
无
春笋:500~1500
冬笋:250~750
笋长度/(cm)
一级要求:
春笋:20~30
冬笋:无
无
春笋:20~30
冬笋:无
外形和组织形态
春笋:竹笋应新鲜、饱满、无腐烂、无霉变和无病虫害斑点,切口平整,笋体无损伤。
冬笋:竹笋应新鲜、饱满、无腐烂、无霉变和无病虫害斑点,切口平整,笋壳紧包、黄色、无褐斑、无损伤、无裂口。
笋形完整、大小基木一致;外壳完整、清洁,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腐烂、畸形;笋休切面光滑,肉质脆嫩。
笋形完整、大小基木一致;外壳完整、清洁,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腐烂、畸形;笋休切面光滑,肉质脆嫩。
滋味和气味
无
具有鲜竹笋正常的气味。
具有鲜竹笋正常的滋味和气味。
可食率/(%)
无
无
≥70%
总糖(以转化糖计)/(%)
无
无
≥1.5
蛋白质/(%)
无
无
≥2.0
粗纤维/(%)
无
无
0.5~2.5
铅(以Pb计)/(mg/kg)
无
≤0.1
≤0.1
镉(以Cb计)/(mg/kg)
无
≤0.05
≤0.05
总砷(以As计)/(mg/kg)
无
≤0.5
≤0.5
总汞(以Hg计)/(mg/kg)
无
≤0.01
≤0.01
铬(以Cr计)/(mg/kg)
无
≤0.5
≤0.5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无
对12种农残最大残留限量做出要求
应符合NY/T1048的要求
3.2资源节约属性
第一,种植培育过程中鼓励节水灌溉,节约用水;第二,应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尽可能减少人力成本,鼓励采用轻简化管理、机械化技术进行农药或肥料喷施,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节能提效;第三,农业废弃物应按照GB/T34805的要求进行循环利用;第四,产品包装材料应符合GB28118的要求,产品包装材料要减量化、材料使用要尽量可降解,并且限制过度包装。
3.3环境保护属性
第一,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综合治理,积极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不应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采笋期禁止使用化学农药。第二,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要求,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要求,化肥、农药等导致的面源污染应按照NY/T3821.2的要求进行防控。
3.4生态协同属性
要求企业保证基地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不对环境或周边其他生物产生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与其他生产区域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