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单元
《物质的变化》
课题
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课时
核心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
内容
及要
求
2.3物质变化的特征
5~6年级⑤知道有些物质发生了变化,如纸燃烧、铁生锈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变化。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人体的成长过程从食物中获得能量和营养。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是缓慢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科学思维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探究实践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态度责任
化学变化影响着人类生活。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认识到生命体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这些化学变化维系着我们的生命。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基于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推测食物在各消化器官中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2.身高纸尺二年级保存的“时间胶囊”。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探索生命体中化学变化。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1.师: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主要研究的都是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上一节课我们还研究了地球家园中的化学变化,知道了煤的形成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化学变化,那么在动物和人类的体内,每时每刻又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
2.师: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二、探索
(一)我们身体的变化
1.师:我们在二年级时制作的“时间胶囊”也到了该开启的时候,请同学们组内展示并说一说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展示交流)
2.班级交流,统计分析我们从婴儿长大成现在的样子,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板书)
预设:长高了,变胖了,手脚变大,力气变大等。
3.思考:我们的身体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
预设:我们每天都在吃东西,从食物中获得营养和能量。
(二)来自食物的能量和营养
通过探究食物在各个消化器官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引领学生思考,在
这个过程中究竟有没有新物质产生?生活中有没有例子可以成为自己推测的证据。在逐步分析、比较、推测的
过程中,学生进一步认识食
1.教师演示燃烧干燥粉条的实验,明确食物具有能量。
食物具有能量,一些干燥的食物能够被点燃,说明食物蕴含着大量的能量,并且能够以燃烧的形式释放出来。
2.过渡:食物被我们吃进体内后,并不是像燃烧那么简单地释放出能量,而是需要经历更复杂、更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
3.师:以老师课前让你们去感受的食用米饭为例,推测米饭在身体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4.学生小组合作,判断食物在各个消化器官经历了什么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5.全班研讨。
问:米饭在口腔中是不是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生:不是,也有化学变化。
师:你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理由。(引导学生回忆刚吃米饭时和反复咀嚼米饭后的不同感受)
预设:刚吃米饭时,没有味道,反复咀嚼米饭,米饭有了甜味。
6.米饭在口腔中的化学变化模拟实验。(播放微课)学生分组实验。
(三)情绪也与化学变化有关
1.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实验的过程非常投入,看到实验现象的时候特别兴奋,不禁有一个疑问,人的情绪是不是与化学变化有关呢?
2.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教师提供多巴胺、内啡肽等化学物质的相关资料或视频,帮助学生认识情绪也与化学变化有关。
物消化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并进一步产生探究事实真相
的欲望。通过米饭在口腔中
的变化模拟实验,用直观的
证据证明口腔中也发生着化
学变化,深化学生认知。
三、研讨
1.交流研讨:你还知道我们的身体中发生着哪些化学变化?预设:呼吸、产生汗液、细胞产生、灭亡等。
2.交流研讨: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药物和食物中毒的例子,药物和食物中毒与化学变化有关吗?
教师提供资料,学生阅读。
四、研
讨拓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内的诸多变化都和化学变化有关,人体、植物、动物等生命体的生长变化都和化学变化息
息相关。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人体活动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长高B.分泌引起情绪变化的物质C.铅笔断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