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艺术音乐年级七年级学期春季
第四单元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
课题
学习项目三记谱法与二度创作的空间
学习目标
1.对比欣赏不同戏曲表演艺术家对同一个唱段的不同诠释,感受个性和创造力对二度
创作的重要影响。
2.了解文字谱的特点,认识乐谱对于音乐表达的优势和弊端,理解口传心授对传承中
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对比欣赏不同戏曲表演艺术家对同一个唱段的不同诠释,感受个性和创造力对二度创
作的重要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文字谱的特点,以及口传心授对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
1.认识文字谱
引导语:之前我们通过对比欣赏更高、更快、更强与更低、更慢、更弱的
高难度音乐表演,感受了表演者二度创作的艺术魅力。由于中西方音乐形成和
发展历程不同,所以在二度创作时也会有差异。其中,中西方音乐在记谱法和
新知探究
传承方式上的不同,对二度创作的差异有重要影响。记谱法是用成体系的文
字、符号、数字或图表将音乐记录下来的方法。中国传统音乐在很长一段时期
内都是以文字谱为主。所谓文字谱,就是用文字记录弹奏指法、音位等的一种
记谱方式。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谱为古琴谱《碣石调·幽兰》。
(1)减字谱
引导语:(出示古琴谱)这是一张文字谱,它有怎样的特点?
教师总结:除了代表弦序的数字,乐谱中还有很多汉字的笔画,但又不构
成完整的汉字,这些笔画均代表了古琴演奏的指法和技法。因此,我们称这种
将文字谱的指法、技法、术语等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的记谱法为减
字谱。
(2)工尺谱
引导语:(出示工尺谱)这张乐谱是我国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字谱,同
学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语:乐谱中频繁用到了上、尺、工、凡等文字。我们称这种用工、尺
等谱字记录不同音高的记谱法为工尺谱。请同学们尝试将《彩云追月》主题译
成工尺谱。
引导语: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钢琴演唱用工尺谱记录的《彩云追月》主
题,并说一说工尺谱具有怎样的特点。
(3)小结
引导语:减字谱和工尺谱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字谱,它们具有哪些优势和
弊端?
教师总结: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对音高、指法、弦序等的记录,但
不记录节拍和节奏。因此,要想把乐谱转化为可听的音响,就需要表演者以一
定的节奏、节拍进行二度创作,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
2.对比赏析戏曲唱段
(1)对比欣赏京剧唱段
引导语:请同学们对比欣赏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和谭富英分别演绎的
《空城计》选段《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听一听这两个演唱版本有何不
同。请对比欣赏第一句。
教师总结:两位艺术家分别使用“博古通今”和“保定乾坤”作为唱词。
引导语:请对比欣赏第二句。
教师总结:两位艺术家在唱词“三请”处运用了不同的发声技巧。
引导语:请对比欣赏第三句。
教师总结:两位艺术家在唱词“执掌”处运用了不同的节奏型和装饰音。
引导语:请同学们完整聆听这两个演唱版本,思考不同的演绎对角色的塑
造有怎样的效果。
教师总结:不同的演绎造就不同的气质,谭富英先生塑造的诸葛亮形象淡
定自若、气定神闲;马连良先生塑造的诸葛亮形象机智洒脱、成竹在胸。
(2)对比欣赏昆曲唱段
引导语:请同学们对比欣赏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