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3单元学习项目一中国音乐考古博物馆教学设计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pdf
文件大小:92.53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3.12千字
文档摘要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艺术音乐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

第三单元中国音乐的历史进程

课题

学习项目一中国音乐考古博物馆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的鼓的历史演变过程,知道鼓在中国古代所起的作用。

2.通过小组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3.结合音乐发展线索探寻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各个侧面,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

古代音乐。

4.欣赏《楚商》,学唱《阳关三叠》,体会中国古代音乐韵味。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分组探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并进行总结。

教学难点:

完整演唱《阳关三叠》第一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

1.情境架构

创设“中国音乐考古博物馆”情境,引导学生分组设计、讲解博物馆中

“八音相合”“远古回响”“千年乐歌”“雅韵新声”四个专题馆的内容。

情境架构,

2.小组合作,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确定本组展示的内容。

组内讨论

(1)小组一(“八音相合”专题馆),介绍音乐作品《楚商》的背景和意

(8分钟)

义,以及中国古代乐器的八音分类法。

(2)小组二(“远古回响”专题馆),以教材中“鼓的演变”为基础,展

示本组制作的鼓的演变图,总结鼓的特点及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价值。

(3)小组三(“千年乐歌”专题馆),探讨中国古人记录音乐的方式、方

法,梳理中国古代比较有代表性的调式和音阶。

(4)小组四(“雅韵新声”专题馆),介绍歌曲《阳关三叠》中的一叠,

体会中国古代琴歌的韵味,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音乐。

1.小组一(“八音相合”专题馆)

(1)播放《楚商》片段,介绍作品的背景和意义。以编钟为例,简要讲

述曾侯乙编钟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重大意义。

(2)介绍“八音”分类法。以搜集到的图片、文字或课前绘制的手抄报

来展示中国古代乐器,讲述中国古代乐器的多样性和成熟度。

(3)教师简要评价和总结小组的展示,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中国古代音乐

在世界音乐史中的地位。

2.小组二(“远古回响”专题馆)

(1)介绍中国古代鼓的应用场景(祭祀、庆典、战争等),总结中国古代

音乐多功能的文化价值。

(2)分别介绍新石器时代、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具有代

表性的鼓,展示鼓的演变图,从乐器的演变角度总结中国古代音乐文明的发

成果展示展。

(20分钟)

(3)教师简要评价和总结小组的发言,引导学生重点关注鼓的发展所展

现出的音乐文化和精神生活。

3.小组三(“千年乐歌”专题馆)

(1)介绍不同时期的古代音乐记谱法(工尺谱、减字谱)。

(2)以歌曲《阳关三叠》第一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