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3单元学习项目二中国近现代音乐风云录(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pdf
文件大小:86.73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3.3千字
文档摘要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艺术音乐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

第三单元中国音乐的历史进程

课题

学习项目二中国近现代音乐风云录(一)

学习目标

1.赏析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片段,感受音乐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功

能。

2.小组合作,搜集近百年历史中最喜欢的中国音乐作品,丰富教材中的中国近现代音

乐创作时间轴上的作品。理解音乐作品所折射出的时代文化与风格,尝试实践其中的1~2

首作品片段。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探究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音乐的社

会功能。

教学难点:

完成项目学习任务,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

1.情境架构

教师播放展现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史的视频,以及不同时期的代表音乐作

情境架构品片段,学生讨论百年间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及其时代特征、社会功能等。

组内讨论2.小组合作,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确定本组展示内容

(10分钟)(1)小组一(1902年—1930年):以教材中“作品赏析”栏目内容为基

础,聆听重要的代表作品片段,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2)小组二(1931年—1948年):根据教材提供的音乐作品和教师课前提

供的“百年红色经典音乐之旅”,聆听或讲述音乐故事,知道中国近现代音

乐作品的社会功能(着重于政治功能)。

(3)小组三(1949年—1977年):根据教材提供的音乐作品和通过网络搜

集的剧照、海报,分享自己喜欢的歌曲、器乐曲或歌剧、舞剧等,理解作品

的社会功能(着重于时代风格与文化特征)。

(4)小组四(1978年—1986年):聆听教材中提供的和自己课前搜集到的

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讲述作品创作背景,评论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着重于

精神层面)。

1.小组一(1902年—1930年)

(1)播放《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音乐作品片段,讲述作品创作

的时代背景,教师要关注学生关于“学堂乐歌”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表

述。

(2)分享本组喜欢的音乐作品片段1~2首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分享方式

可多样,可以是演唱、播放音视频或朗读歌词等。教师给予评价时,将重点

关注音乐作品对爱国民主思想和科学文化思想的表现。

(3)整理出1902年—1930年的音乐作品,由组长进行简要文字性总结

(学堂乐歌、五四新文化运动阶段),完善教材中1902年—1930年的时间

轴。

成果展示

2.小组二(1931年—1948年)

(32分钟)

(1)播放歌剧《白毛女》片段或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讲述与作品

相关的音乐背后的故事。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政治引

领功能,体会音乐家以笔为剑、以歌为号,唤起民众的觉醒和抗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