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艺术美术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3课自然之美
学习目标
知道:版画的创作方法。
理解:综合材料版画是表现自然之美、展现新时代辉煌成就的一种美术形式。
能做:能以“自然生态”为主题,运用多种材料创作一幅综合材料版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版画的创作步骤、材料的使用和印制方法。
教学难点:
巧妙运用多种材料的肌理和形状,印制层次丰富的综合材料版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综合材料、白色卡纸、版画工具、颜料、印制综合材料版画的微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课题
情境创设及问题的提出:
1.艺术家们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记录着自然生态的万千变化,也寄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我们如何将各种材料综合运用于版画的创作中,表现自然之美?
引出课题:《自然之美》
2.学生欣赏祖国自然之美的风光照片,在图片或视频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之美,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的探索和学习。
探究新知
一、审美感知
1.教师讲解作品《“一带一路”——重生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作品以浩瀚的大海为背景,用版画的形式描绘了港湾繁荣的景象,用色明快,手法新颖,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的和谐之美。
2.学生分析作品内容所表达的主题。小组代表回答教师问题——作品描绘的景象有哪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第二幅作品《海之生命》并讲解:作品以海洋为背景,刻画了在海中游弋的鱼群,表现出生态之美,并结合第一幅作品进行比较,总结两幅作品不同的艺术特色。
2.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一:欣赏版画作品,感受其视觉效果,体会其思想
内涵。对比两幅作品,以不同的观察视角分析对“自然之美”的不同表达。
3.根据探究结果,教师讲解版画的相关知识。
4.教师示范或播放综合材料版画的制作视频。
三、拓展研究
教师小结:“自然之美”的表现手法可以根据不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在单元课程中,基于前两课(速写和水彩画)的技法训练,本课的技法学习重点是综合材料版画的印制。版画的基础知识:版画按照材料可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综合材料版画等;按色彩可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照制作方法可分为——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和综合版等。
结合教师发放的黑白木刻、凹版、凸版等作品,进行小组赏析和讨论,总结不同种类版画的艺术特色。
四、重点讲述
教师在版画分类中重点讲解综合材料版画,可发放教师印制的综合材料版画作品给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综合材料版画是一种较新的版画种类,是将各
种天然和人工的材料组合在一个版面上印制而成的。
五、探究分析
1.教师将真实的综合材料版画作品发放学生,引导他们观察和分析综合材料版画的肌理之美、形式之美。
2.学生借助教师的综合材料版画作品分析该艺术形式的造型特点,思考如何运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
3.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技法微课视频了解综合材料版画的绘制步骤。
4.学生分析:
基本步骤:制版(制造肌理,组合画面形象)、印版(滚上油墨,印制成品);详细步骤(七个具体小步骤):调色并上版;用墨辊滚匀后上第二种颜色;给裁切好的纸板上色;给实物上色;根据构思摆放上色后的部件;对齐纸张与底版,进行印制;调整并完成作品。
5.教师播放技法微课视频,再一次直观讲解综合材料版画的制作过程。
6.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并小声讨论印制步骤,再一次清晰地了解综合材料
版画的制作方法。学生构思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创作作品,需综合考虑材料的特性、肌理特点、轮廓形状等和表现主题的关系,如何摆放材料才能实现新颖的构图并突出主题,表达寓意及体现创意,运用哪些色彩才能营造画面氛围和感人的视觉效果。
拓展总结
一、作业与拓展学习
1.引导学生根据材料特性进行综合材料版画的构思,帮助学生充分体验创作过程,启发创意思维。
2.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的版画制作方法,以“自然生态”为主题创作版画作品。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作业。具体要求:
(1)运用综合材料印制版画。
(2)画面生动有趣,富有创意,肌理效果巧妙,层次丰富。
(3)色彩鲜明,画面印制清晰。
二、评价
1.学生展示并交流自己的综合材料版画作品,进行自评及互评。
2.教师引导学生就本单元学习进行单元评价。
三、总结
1.教师总结: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用欣赏和保护的眼光关注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探索更多的艺术形式记录和表现自然之美,也希望大家能运用本单元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欣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美术作品,并用速写、水彩画和版画作品展现这个时代的辉煌成就。
板书设计
第3课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