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二单元第2课科技之光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docx
文件大小:20.49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1.52千字
文档摘要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艺术美术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2课科技之光

学习目标

知道:水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色彩冷暖及色调知识。

理解:水彩画表现科技题材的技法特点,能结合特殊的技法和材料制作肌理效果。

能做:结合祖国科技迅猛发展的现状,运用水彩画技法创作一幅科技题材的作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水彩画的工具和材料特点,以及基本表现方法;了解不同色调的色彩搭配关系。教学难点:

能运用水彩颜料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画工具和材料、水彩纸、运用水彩绘制科技题材的微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课题

情境介绍以及情境问题的提出。

1.老师提出情境关键词:月球探测、火星探测、深海探测、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等。

2.教师根据关键词创设一个情境:新时代的中国科技事业在、月球探测、火星探测、深海探测、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艺术家们如何用画笔描绘科技之美?

探究新知

一、欣赏感知

1.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怀化学院易图境美术馆馆藏的水彩画作品《中国梦

系列·蛟龙号》:色彩丰富,刻画细致,主题突出,寓意鲜明。

2.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科技题材作品初步探究水彩画的技法知识,感受祖国科技的巨大成就。

二、深入探究

1.教师讲解并示范水彩颜料通过叠加、混合后产生的丰富变化。

2.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同步实践并体会水彩画的三种基本效果:水越多色彩明度越高的效果;色彩叠加后的效果;色彩混合后的效果。

完成学习任务二:

1.教师示范水调和水彩颜料后的效果。

2.学生根据教师的技法演示,体验用不同比例的水调和水彩颜料后所产生的画面效果,以及颜料叠加、混合后的画面效果。

三、知识进阶探索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上的示范步骤,认真梳理绘制科技题材作品的步骤和方法。

2.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示范作品,经小组讨论,总结干画法、湿画法的异同点和基本技法。

3.知识进阶探索: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科技题材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美术”的关系,进入创作构思阶段。

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的科技成果用水彩画的方式表现在画面上?在造型、色彩、技法步骤等方面怎样进行创作?

完成学习任务三:

1.教师分析水彩画的创作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收集素材、构思画面、绘制铅笔草图,完成一幅描绘祖国科技发展的作品。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对教材中的技法图片进行排序,并在探究之后总结表述:第一步,用铅笔在水彩纸上起稿,注意铅笔痕迹要轻;第二步,使用浅色铺底色;第三步,描绘形象并添加细节。

拓展总结

回顾与拓展:

1.回顾重要的水彩知识点:暖色调和冷色调;

2.学生回顾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区分暖色调、冷色调;

3.探究学习水彩画中色彩表现的基本技法;

4.分小组探究特殊肌理效果的技法魅力:如何运用洗洁精、蜡、盐、保鲜膜、玻璃、小刀等制作一些水彩画的特殊肌理效果。

微课示范:

1.教师提前将水彩画绘制过程制作成微课,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

2.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直观感受绘制方法,分组讨论绘制步骤,对所学知识进行口头总结,加深对绘制步骤的印象。

四、完成作业

1.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课堂完成一件小幅表现科技题材的水彩画创作,建议纸幅为16开,要求主题突出,层次丰富,色彩和谐,技法新颖。

五、作业展示及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以实物投影或置于展架上的方式进行展示,讲解创作心得,并进行同学间的互评,巩固知识与技法要点,培植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第2课科技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