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2课 律动青春(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文件大小:54.6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1.27千字
文档摘要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艺术美术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2课律动青春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道:不同材料在色泽、肌理、可塑性等方面的不同特性,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动态人物雕塑作品。

理解:美术能表现和记录多彩的校园生活,不同材料的雕塑作品各有独特的美感。

能做:能够独立完成动态人物雕塑,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具有故事情节的雕塑作品。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根据材料特性制作雕塑作品,知道人物雕塑的基本技巧及动态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将多个单独的人物雕塑组合成一个有故事情节、和谐统一的雕塑作品。

教学准备

木偶模型、铝丝、锡纸、黏土、电线、麻绳等综合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校园中有没有雕塑作品?它们是什么样的?你们想不想为我们的校园创作一件富于青春气息的人物雕塑作品?

出示“征集令”:为我们的校园创作以“律动青春”为主题的雕塑作品。

探究新知

一、探究赏析

1.出示几幅不同材质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不同材料在雕塑作品中的表现力和特点。

2.分组向学生展示不同材料的实物雕塑作品,材料包括电线、锡纸、麻绳、超轻黏土、陶泥、卡纸等。

(1)学生观察小组内的雕塑作品,分析其创作要素,即主题表达、素材选择、表现风格、材料特点。

(2)讨论本小组内雕塑的制作方法,记录总结,并运用到接下来的雕塑作品创作中。

二、创意构思

1.教师选择一两种雕塑材料进行示范操作,通过微课视频展示作品从构思到完成的全过程。

2.出示不同的校园场景照片并分配给每个小组,要求以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为创作素材,突出“律动青春”的主题,结合本小组的雕塑创作材料,经小组讨论,构思动态人物雕塑作品。

3.思考:可以选择什么样的人物活动素材进行创作?你有什么好的创意?

4.游戏活动:

选择合适的场景素材,小组内使用木偶模型摆一摆人物活动的动态,并引导学生运用速写技法将动态记录下来。

创意实践

以校园生活为主题,根据每组的场景照片,完成“征集令”:为我们的校园创作以“律动青春”为主题的雕塑作品。

1.使用自己小组的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

2.结合本小组的场景照片,创作出适合的人物动态场景雕塑作品。

3.作品主题明确,人物动态生动,富有创意。

4.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能合作完成一组雕塑作品。

5.作品完成后,为作品标注名称、尺寸、材质、创作说明等。

展示交流

1.学生自评、互评及师评相结合,关注作品的创意性、材料运用、动态表现等方面。

2.完成评价表。

拓展总结

课后结合同学和老师的修改意见,继续完善本节课的雕塑作品,并撰写一篇创作心得或反思日记。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创作雕塑作品以记录生活,更深刻地理解了不同材料的雕塑作品的独特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这份对雕塑艺术的热爱,继续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成长。期待每一位同学都能在雕塑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故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