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密度》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517.01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3.36千字
文档摘要

教学设计

课题

密度

科目

物理

年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要让学生理解密度概念的确切含义,理解密度公式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要能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不同表达形式(文字表达、数学表达、表格表达和图象表达)。

教学内容分析

密度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它反映了物质属性的概念,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它既是后面学习和理解比热容、热值等物质的属性的基础,又为今后学习压强、功率等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础,密度在力学中启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和质量的测量,也具备一定有关物体“轻沉”的生活经验,但是学生分不清物体的轻沉(质量)和物质的“轻沉”(密度)这两个物理量具体指哪一个,虽然有一定的前经验,但都是模糊的,混淆的,不明确“铁比铝沉”到底指的是哪个物理量,单位指什么,如何测量这个物理量,我们通过对不同体积铁块、铝铁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探究,找到学生更本质的区分不同种类物体的办法。

资源环境分析

拥有良好的网络资源,教室里装有交互式一体机,学校里也拥有全面的配套实验室,探究实验非常方便。

教学准备

教学

目标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会查密度表。

4.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重点

难点

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公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公式的理解。

教法

学法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

资源

天平、砝码、铝块、铁块、铜块、直尺、多媒体资源等。

设计

思路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实验探究,总结规律;3.应用新知,加强巩固;4.当堂检测,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应用

新课导入

在《狼牙山五壮士》电影中,战斗异常惨烈,最后,五壮士弹药全无,他们就从山头上扔下“巨石”,砸死很多敌人。你知道在拍摄这个镜头时,道具“巨石”是由什么特性的材料做成的吗?

讨论后回答,为新课学习做准备。

多媒体资源

新课教学

一、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用天平称量体积一定(15.63cm3):铜块、铝块、铁块,思考:相同的铜块、铝块、铁块,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2.提出问题: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若把两个铝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铝块哪个质量大?思考: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实验探究一:要研究质量跟体积的数量

1.设计实验:用天平测量质量;体积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体积=长×宽×高。2.实验步骤:(1)用天平分别测出三个铝块的质量m1、m2、m3。(2)用刻度尺测出三个铝块的长、宽、高,计算出体积V1、V2、V3。(3)分别计算出质量与对应体积的比值。(4)图像法处理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m-V图象。3.数据表格记录

4.m-v图像

5.实验结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__________。实验活动二:测体积成倍数关系的相同物质的质量思考1:换用铁块或铜块等其他物体,再做以上探究,比值是否相同?思考2: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什么因素有关?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有什么意义?

二、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2.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克/厘米3g/cm34.换算关系:即:1g/cm3=1000kg/m3=103kg/m31kg/m3=10-3g/cm35.密